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闲居杂兴三首·其一》
《闲居杂兴三首·其一》全文
宋 / 高翥   形式: 古风

开门蛮童,买花供铜佛。

春风随花来,为我披拂

风和花气清,下帘休放出

回施因果,供此老诗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放出(fàng chū)的意思:释放、发表、公布。

花气(huā qì)的意思:形容人的气质高雅、温文尔雅。

回施(huí shī)的意思:指回报别人的恩惠,以报答对方的善意。

开门(kāi mén)的意思:打开门户,比喻开始或开创某种事业或行动。

蛮童(mán tóng)的意思:指行为粗野、无礼的孩童。

披拂(pī fú)的意思:整理衣冠。也指整顿言行、修身养性。

诗骨(shī gǔ)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具有诗意和骨气,指人才或事物的品质高尚。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因果(yīn guǒ)的意思:指因果关系,即因果报应,做错事会有相应的后果。

注释
遣:派遣。
蛮童:指仆童或来自边远地区的儿童。
铜佛:用铜制成的佛像。
披拂:轻轻拂过。
风和花气:春风与花香。
帘:窗帘。
因果: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
诗骨:比喻诗人的灵感或创作源泉。
翻译
打开门让蛮童去买花,用来供养铜铸的佛像。
春风吹着花儿一起来,为我轻轻拂过。
风儿温和,花香宜人,放下帘子不要让它外泄。
回想起佛的教诲,为了这首老诗,我要继续供奉这花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日常生活琐事,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禅意的氛围。首句"开门遣蛮童",开门的动作轻描淡写,蛮童的形象则可能暗示着诗人身处偏远之地,生活简朴。接着,诗人吩咐童子去买花,目的是为了供养铜佛,体现了对佛教的虔诚。

"春风随花来,为我一披拂",诗人将春风与花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力,仿佛春风也懂得为他带来愉悦。"风和花气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宜人,诗人希望保持这份静谧,所以"下帘休放出",表达了对世俗打扰的拒绝。

最后两句"回施佛因果,供此老诗骨",诗人将赏花的体验升华到精神层面,认为这是对佛法的一种实践,同时也是滋养自己诗歌创作灵感的源泉。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禅意。

作者介绍
高翥

高翥
朝代:宋   字:九万   号:菊磵(古同“涧”)   籍贯:余姚(今属浙江)   生辰:1170~1241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猜你喜欢

论学

咨尔学者,学古之道。惟古善教,有伦有要。

其学维何,致知格物。对身而诚,物我为一。

匪曰我私,推之斯行。亲亲长长,而天下平。

(0)

端午

节序重重过,京华物物新。

安排黍生角,妆点艾为神。

穷巷无来客,他乡有故人。

挥毫非楚些,谁与吊灵均。

(0)

偈四首·其四

南询诸友,踏破草鞋。绝学无为,坐消日月。

凡前易脱,圣解难忘。但有纤毫,皆成渗漏。

可中为道,似地击山。应物显形,如驴觑井。

纵无计较,途辙已成。若论相应,转没交涉。

勉诸仁者,莫错用心。各自归堂,更求何事。

(0)

武兴谣

去年山中无黍稷,只有?根并橡实。

?根作面如食蜜,橡实炊饭如剥栗。

东家有钱食橡实,西家无钱惟食?。

今年?尽橡实贵,山中人作寒蝉枯。

(0)

春日饮王立之家同赋三头牡丹依次定十韵节得牡字

异时王公门,使车驾四牡。

殊方仰吾父,天子尊伯舅。

舒迟入枢府,易若屈伸肘。

风流未疏缺,日月竞奔走。

诸孙以文嗣,文字宗科斗。

英华被草木,美成岂不久。

宜哉此花瑞,鼎立世无有。

绵力为君赋,半夜饥肠吼。

尺寸窘吾步,岂复到渊薮。

翻然欲投笔,大恐惠文纠。

(0)

颂古七首·其一德山小参不答话

大冶烹金,忽雷惊春。草木秀发,光辉日新。

不费纤毫力,擒下天麒麟。

全威杀活得自在,千古照耀同冰轮。

话作两橛,句中眼活。龙头蛇尾,以指喻指。

撞著露柱瞎衲僧,塞断咽喉无出气。

拟议寻思隔万山,咭嘹舌头三万里。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