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授轩》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笔 授 轩 宋 /方 信 孺 制 止 遗 踪 底 处 寻 ,相 传 笔 授 此 丛 林 。毗 庐 四 万 八 千 卷 ,正 要 墨 池 如 许 深 。
- 注释
- 制止:阻止或寻找。
遗踪:遗留的痕迹或踪迹。
底处:具体位置或尽头。
相传:据传或传说。
笔授:传授笔法。
丛林:这里指书法艺术的聚集地或寺庙。
毗卢:佛教中的一尊大佛名,象征智慧。
四万八千卷:极言数量众多,形容藏书丰富。
墨池:古代文人磨墨的地方,比喻学问渊博。
如许:如此,这样。
- 翻译
- 无法在何处寻找遗留的痕迹,
听说这里是笔法传授的圣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名为《笔授轩》。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超造诣。
"制止遗踪底处寻" 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探索古代书法家笔迹的意志,似乎是在追寻那些埋藏在历史深处的艺术秘密。"相传笔授此丛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书法技艺传承的重视,将这种传承比作一片茂密的森林,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的精髓。
"毗卢四万八千卷" 这句话出自佛经,用以形容巨大无边的数量。诗人借此来形容书法作品的丰富与广博,显示了他对书法艺术无穷尽的追求和敬仰。最后一句 "正要墨池如许深" 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即书写之技巧应达到如同深不可测的墨池一般,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要求,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整体来看,方信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对书法艺术的精湛研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对于书法技艺的高超造诣与深厚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偈二十二首·其七
是非海里横身入,豺虎群中放步行。
自是渠侬无影迹,从教天下竞头争。
常在动用中,动用收不得。
常在万象中,出万象一头。
你若簸土扬尘,我则空澄海湛。
你若单提独弄,我则竖四横三。
不是渠侬多意气,他家曾踏上头关。
送王山人归千峰
旧居千万岑,归去独携琴。
物外情难遏,云中路再寻。
花繁溪圃合,柳暗野桥深。
想到垂纶处,和苔扫竹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