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蝉鸣树閒,三叹有遗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高洁(gāo jié)的意思:高尚纯洁,不受世俗诱惑和污染。
戛然(jiá rán)的意思:形容声音突然中断或停止。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林薄(lín bó)的意思:指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满清(mǎn qīng)的意思:指清朝时期,由满洲人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日下(rì xià)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地位或声誉下降,形容衰落或败落。
三叹(sān tà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境况非常可叹,令人感叹不已。
遐心(xiá xīn)的意思:遥远的心思,远离现实的思考
下层(xià céng)的意思:指社会地位低下、贫困的人群或阶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静谧与深沉。诗人通过落日、庭阴、孤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低矮的山丘上,与庭院的阴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画面。孤蝉的鸣叫,虽然孤独却充满了生命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流逝。
“岂不负高洁,常恐风露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外界环境可能带来的侵蚀的担忧。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林间的清音成为了他思绪的延伸,引发了他对远方的遐想。
“戛然息群籁,空山深复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寂静与深远的感觉。群籁俱寂,只有空山中回荡着悠长的声音,加深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