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逐冠敝损,人来还复去。
来如鹊翅翻,去若蝇头聚。
唐虞此为盛,中复容女妇。
百日(bǎi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百天。
百亩(bǎi mǔ)的意思:指面积很小,只有百亩的田地。形容贫穷、贫困。
北路(běi lù)的意思:指北方的道路,也用来比喻艰难险阻的事业或道路。
才难(cái nán)的意思:形容某种才能非常难以获得或具备。
才赋(cái fù)的意思:指人才具有出众的才能和天赋。
称才(chēng cái)的意思:称赞有才能的人。
尺度(chǐ dù)的意思:尺度指衡量事物的标准或界限。在人际关系中,也可以指行为准则或度量衡。
传言(chuán yán)的意思:指流传的谣言或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
得士(de shì)的意思:指得到一个有才能、有学问的人,也可指得到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高才(gāo cái)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能力高超。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还复(hái fù)的意思:表示回答或回复。
及物(jí wù)的意思:动词。指动作的对象是受动的,需要有宾语。即主语通过动作作用于宾语。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困穷(kùn qióng)的意思:指贫困、贫困困难。
来还(lái huán)的意思:表示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进行补救或弥补。
马蹄(mǎ tí)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屈指(qū zhǐ)的意思:屈指是指用手指弯曲来表示数字的动作,成语屈指则表示极少的数量。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上尘(shàng chén)的意思:指人的身份、地位或名誉受到了损害或降低。
盛时(shèng shí)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
市儿(shì ér)的意思:市场、商业
仕道(shì dào)的意思:指做官的道路,也可以指做官的方法和技巧。
十数(shí shù)的意思:指十几个或几十个。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所知(suǒ zhī)的意思:所了解的知识或情况。
所与(suǒ yǔ)的意思:所交往的人或事物。
唐虞(táng y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两个伟大的王朝,唐朝和虞朝,也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兴盛和繁荣。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挺拔(tǐng bá)的意思:形容身材或物体挺直高大。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行子(háng zǐ)的意思:指走路的样子,也用来形容行走的方式或态度。
秀举(xiù jǔ)的意思:指以出众的才能或行为引人注目,使人羡慕的举动。
异趣(yì qù)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的趣味或兴趣。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蝇头(yíng tóu)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微不足道。
有命(yǒu mìng)的意思:指命运不可抗拒,表示无法改变的命运安排。
有及(yǒu jí)的意思:有所及,有所涉及。
周方(zhōu fāng)的意思:周围的四个方向,形容周围无一空隙。
姿状(zī zhuàng)的意思:指人的仪态、动作或物体的形状。
自树(zì shù)的意思:指个人能够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
这首诗描绘了古时士子奔波于科举之途,怀才不遇的艰辛与无奈。开篇即以“行子冠上尘”、“梁宋道傍土”勾勒出一幅学子赶考之景,随后“尘逐冠敝损,人来还复去”则透露出士子们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科举成功与否的渴望。
"马蹄日月长,踏尽西北路"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考生们为了追求学问和功名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接下来的“近者何纷纷,姿状颇秀举”则展示了士子们在科举中的表现和才华。
紧接着,“传言天子诏,士得四方赴”一句,说明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与召集,而“来如鹊翅翻,去若蝇头聚”则描绘出士子们前来应试的热闹场面。
"市儿屈指计,过百日未暮"表达了时光匆匆,人们对科举成功的迫切期盼。随后,“昔周方盛时,得士才十数”及“唐虞此为盛,中复容女妇”,则是对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回忆和赞叹。
诗人通过“昔何称才难,今也宁异趣”一句,抒发了对当时科举取士标准改变的感慨。而“但恐所取异,今古殊尺度”则表达了对选拔标准变化可能带来的担忧。
在接下来的部分,“夫君乃高才,久有及物虑。 今又奋绝去,挺拔欲自树”,诗人赞美李公安的才能,并对其决心追求学问与功名表示欣赏和支持。
最后,“余穷非所知,久有山林素。但无百亩粟,乃就群才赋。仕道得亦嗟,困穷失为惧。二者各有命,予亦何所与”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感受,以及对于科举之路的迷茫和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士子科举生活的描写,反映出古代选拔人才的严峻与复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才的尊重与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春仲赋南征,岁暮复北走。
区区徒尔为,惭愧道旁堠。
岐路剧羊肠,重岗九十九。
马疲须著鞭,袖短难藏手。
与君从此别,把袂倚衰柳。
百年但如斯,不日成老丑。
我本四方人,飘泊谁为偶。
有意问山神,此生复来否。
天得一,斗牛女虚危室毕。
地得一,草木山河并土石。
君得一,上下四维无等匹。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明光的历。
有欢荣,有愁戚。或冤亲,或顺逆。富且贵,贫且乞。
万样千般谁运为,空谷之声随应出。
鸳鸯绣了任君看,不露金针太绵密。
褒禅奉劝各回头,莫待临行却啾唧。
识取摩诃般若光,万古悠悠是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