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迥烽相见,河移浪旋生。
《夏州道中》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耐(bù nài)的意思:不耐受、不能忍受
防兵(fáng bīng)的意思:指戒备森严的军队或防备严密的警戒状态。
赫连(hè lián)的意思:形容声音极为响亮,震耳欲聋。
饥寒(jī hán)的意思:指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连城(lián chéng)的意思:形容关系紧密,相互依存的两个或多个事物。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沙漠(shā mò)的意思:沙漠指干旱贫瘠的荒漠地带,也可比喻人心冷漠、无情。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折柳(zhé liǔ)的意思:指离别时伤感的情绪。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 翻译
- 辽阔的沙漠无边无际,离赫连古城越来越远。
远处的堡垒与烽火相望,河流改道波浪随之而生。
没有蝉在枯柳上嘶鸣,敌人却像防备的士兵一样出没。
无法忍受饥饿与寒冷的逼迫,到底是谁会来到这荒凉之地呢?
- 注释
-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沙漠:沙质荒漠,缺水干燥的地带。
广:宽阔,广大。
渐远:逐渐远离。
赫连城:古代城池名,这里泛指远方的城池。
堡迥:远处的堡垒,堡为防御工事,迥指遥远。
烽相见:烽火台相互可见,古代用于传递军情。
河移:河流改道或流动变化。
浪旋生:波浪随即产生,旋即立刻的意思。
无蝉:没有蝉的存在。
嘶:嘶叫,这里指蝉的叫声。
折柳:枯萎或被风折断的柳树,也喻离别。
有寇:有敌人,寇指侵扰者或盗贼。
似防兵:好像在防备的士兵。
不耐:无法忍受。
饥寒迫:饥饿和寒冷的紧迫威胁。
终谁:最终谁。
至:到达。
此行:到这个地方的行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画面。开篇“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两句,通过对沙漠辽阔和古城遗址的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带的荒凉与遥远。"堡迥烽相见,河移浪旋生"则透露出这片土地长期战争的痕迹,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
“无蝉嘶折柳,有寇似防兵”两句中,“无蝉”表明这里荒凉到连夏虫也不再存在,而“有寇似防兵”则暗示着边疆不稳定的军事状态,敌人可能随时侵扰。
最后,“不耐饥寒迫,终谁至此行”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上士兵饱受饥饿、寒冷之苦的同情,也反映出战乱频仍,人们不得已来到这里生活的情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争氛围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孤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觉新上人还越
古越多精蓝,名僧递相接。
青林瓶盂聚,丹壑楼观叠。
今乘秋涛便,莫待寒雨涉。
何处闻鸣蛩,虚廊扫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