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静观(jìng guān)的意思:观察事物时保持冷静、不轻易做出判断或行动。
泠然(lí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境宁静、冷静自若的样子。
树根(shù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水石(shuǐ shí)的意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关系。
迢递(tiáo dì)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行程漫长。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悟性(wù xìng)的意思:指人的理解力和领悟能力。
一寻(yī xún)的意思:一寻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表示寻找的过程或行为。
幽寂(yōu jì)的意思:幽静、寂静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静谧与喧嚣巧妙对比,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首句“回涧曲如月”,以月喻曲涧,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曲折蜿蜒,宛如明月悬挂于夜空,既展现出水道的柔美曲线,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接着,“泠然绿树根”一句,通过“泠然”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气在绿树根部凝聚的清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云山自幽寂,水石共成喧”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云雾缭绕的山峦显得格外幽静,而水石相击则发出阵阵声响,动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力。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自然界中静与动、和谐与冲突的辩证关系。
“静观因悟性,耽听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沉醉。通过静心观察,他仿佛领悟到了某种超脱世俗的智慧;而沉浸于水石之声中,甚至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说明了自然之美足以触动心灵,激发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最后,“何由驻尘驾,迢递一寻源”表达了诗人对探寻自然奥秘的渴望,以及对尘世束缚的反思。他希望能够长久地停留在这宁静美好的地方,追寻自然之源,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消寒九集陶社诗人合庆八百岁公宴纪事十四首·其七
追想创始时,丙寅乃设社。
朝政伤不纲,遗贤都在野。
江上诸名流,奔轮扶大雅。
小园集鸾凤,时见众仙下。
或颀而长兮,有愿而秀者。
杞梓与楩楠,众材集广厦。
金锡暨铜铁,陶镕归大冶。
荏苒几春秋,消寒与消夏。
消寒九集陶社诗人合庆八百岁公宴纪事十四首·其一
癸酉春正月,二十有二日。
陶社萃同人,消寒第八集。
河间两章君,珠联与璧合。
一届知命年,大衍数不忒。
一尚青春时,志学进而立。
五秩与三旬,合之寿八十。
公宴假消寒,琳琅赋佳什。
酣嬉至淋漓,觞咏各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