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门里作》
《青门里作》全文
唐 / 贾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燕存鸿已过,海内几人愁。

欲问南宗理,将归北岳修。

若无攀桂分,秖是卧云休。

泉树一为别依稀三十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īngménzuò
táng / jiǎdǎo

yàncún鸿hóngguòhǎinèirénchóu
wènnánzōngjiāngguīběiyuèxiū

ruòpānguìfēnzhīshìyúnxiū
quánshùwèibiésānshíqi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岳(běi yuè)的意思:指东岳泰山,又称北岳,是中国五岳之一。也用来比喻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最有声望或最高峰的人或事物。

海内(hǎi nèi)的意思:指整个海内外,泛指天下、世界。

南宗(nán zōng)的意思:南宗是一个指代佛教南宗宗派的成语,也用来形容某一事物或思想在一定地区或团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攀桂(pān guì)的意思:攀附名贵的事物,比喻追求名誉和地位。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为别(wéi bié)的意思:离别、分别

卧云(wò yún)的意思:比喻人才潜伏在暗处,不露锋芒。

依稀(yī xī)的意思:模糊地看到或记得,不清晰或不确切地知道。

翻译
燕子已经飞过,世间又有几人忧虑。
想要探寻南宗佛法的真谛,我将回归北方的五岳修行。
如果没有得到科举登第的机会,就只能隐居山林了。
泉水边的树木,如今一别,仿佛过去了三十个春秋。
注释
燕:燕子。
存:存在。
鸿:大雁。
过:飞过。
愁:忧虑。
南宗:佛教南宗派别。
理:道理,佛法。
北岳:指华山等北方的名山,象征修行之地。
修:修行。
攀桂:科举考试中得高名次,比喻取得功名。
分:份额,这里指科举成功。
秖:只,仅仅。
卧云:隐居山林。
泉树:泉水边的树木。
别:分别。
依稀:模糊不清,好像。
三十秋:三十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开篇“燕存鸿已过,海内几人愁”两句,通过对燕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那些仍旧困扰于红尘的人感到的惋惜。而“欲问南宗理,将归北岳修”则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追求以及想要归隐山林,以寻求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若无攀桂分,秖是卧云休”一句中,“攀桂分”指的是古代举行的科举考试中通过进士甲科而得以攀附权贵之意,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功名利禄。而“卧云休”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泉树一为别,依稀三十秋”,则是诗人在告别亲朋好友时的心境写照。其中,“泉树一为别”表达了即将与自然界中的泉水和树木道别,而“依稀三十秋”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可能是指离别之际恰好是深秋时节,也可能是在暗示自己岁月匆匆,已经过了三十个年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隐逸情怀。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
朝代:唐   字:浪(阆)仙   号:无本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生辰:779~843年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猜你喜欢

寇至杂诗四首长兄命予同作·其一

将军丧马懊无颜,奋臂宵驰敌垒间。

何似贾生行劫去,独骑南部紫骝还。

(0)

戏调李子丧内三首·其二

月冷妆台翠冷钿,花销红粉柳销烟。

陆机总谓多文藻,可复挥毫示彦先。

(0)

送僧之楚

千里云随一锡孤,楚山深处是荆巫。

湘江秋尽多兰芷,笑采幽芳当折芦。

(0)

赠庆上人

早年销迹在空门,寺数南朝此最尊。

莫以无为成净业,好将焚诵答明恩。

(0)

赠徐公子追悼其侄禹量

绮纨公子拥青衫,身在朱堂慕碧岩。

竹林为问风谁嗣,犹自伤心说阮咸。

(0)

丙午生日漫赋二首·其二

生朝不乐亦云痴,把酒持螯醉一时。

王微也解名相累,抗世安须吏部为。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