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分光(fēn guāng)的意思:分开光线,指将光线分散或分开。
刮膜(guā mó)的意思:指通过刮除表面的薄层来揭示事物真相或本质。
华轩(huá xuān)的意思:指华美而高雅的轩榭,比喻居住环境优美、宽敞明亮的房屋。
捐书(juān shū)的意思:捐赠书籍
肯分(kěn fēn)的意思:愿意分配、分享
邻女(lín nǚ)的意思:指邻居家的女儿,也比喻邻近的女子。
聋盲(lóng máng)的意思:形容人对事物完全无知或无法理解。
洒埽(sǎ sào)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被水洒湿。
三复(sān fù)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反复推敲、修改,达到精雕细琢的程度。
神医(shén yī)的意思:指医术高超、能够医治疑难杂症的医生。
文献(wén xiàn)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文书等,也泛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无邻(wú lín)的意思:没有邻居,孤立无援
音色(yīn sè)的意思:指声音的音质和音调,也比喻人的语调和声音特点。
有神(yǒu shén)的意思:指有神奇的力量或者有非凡的才能。
章子(zhāng zǐ)的意思:指文章或书籍的一篇章节。
知闻(zhī wén)的意思:知道、听说。
- 注释
- 章子:对诗人的敬称,可能指友人。
洒埽:打扫卫生。
华轩:华丽的车马,代指贵客。
草堂:简陋的房屋,诗人自谦之词。
并赐:一同赐予。
文献:古代典籍。
神医:比喻有高深学问或智慧的人。
邻女:邻居的女子,象征知识的分享者。
肯分光:愿意分享智慧的光芒。
聋盲:比喻无知或缺乏理解。
音色:这里指学问的声音和色彩。
聃书:老子(聃)的著作,泛指古籍。
检欲章:检查、研究,希望有所收获。
- 翻译
- 章子热心整理书籍,忙碌清扫,贵客竟然肯访问我的简陋草堂。
我哪敢奢望您的垂青,赐予知识,寻找文献如夏商时期的丰富典籍实属不易。
或许会有神医般的智者来指导,难道就没有邻居的女子愿意分享智慧的光芒。
如同聋哑人因声音和色彩而觉醒,我反复研读聃书,希望能有所领悟。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竹溪和予喜大渊至二诗复叠前韵(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对古籍的敬重。
“章子捐书洒埽忙,华轩乃肯过草堂。”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有位儒者将书散放于庭院之中,有如清扫尘埃,而一匹骏马(华轩)才愿意穿行在这些被弃置的经书之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待知识的态度。这里的“章子”指的是儒家的经典,即《易》、《书》等;而“草堂”则是诗人隐居的地方。
“知闻敢望回并赐,文献难徵夏与商。”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圣贤的追慕与向往之情。作者希望能得到先人的指引和教导,但又感到历史悠久的文献难以觅得,尤其是三代(夏、商、周)的遗留。
“会有神医为刮膜,岂无邻女肯分光。” 这两句转换了一个场景,可能是在说某些人如同神医般能够治疗心灵的疾病,而邻居中的女性则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之光。这里的“刮膜”可能指的是一种医疗行为,即通过刮拭皮肤来调和身体气血。
“聋盲常起于音色,三复聃书检欲章。”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态度。他认为耳聪目明的人往往能够从声音和颜色中感受到美好,而他自己则是通过反复研读经典中的章节来寻求知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学问的尊崇与追求,以及对古人智慧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