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来时倒廪,换去可论钱。
奇编难再值,追昔已徒然。
此诗描绘了诗人凌义渠在燕中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即他夜晚校对书籍,对书籍的珍视与交易的考量,以及对书籍价值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对书籍知识传承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书籍命运的感慨。
首句“雠校每终夜”,点明了诗人校对书籍直至深夜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书籍内容严谨审慎的态度。接着,“丹黄不妄研”一句,说明了他对书籍的尊重,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进行批注或修改,不轻易改动原作。
“购来时倒廪,换去可论钱。”这两句描述了书籍的获取与交换过程,表现了书籍在当时社会中的经济价值。诗人通过购买书籍充实自己的藏书,同时也会根据需要将部分书籍卖出,以换取其他所需之物,体现了书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好托知音在,免随故纸捐。”诗人希望自己的书籍能够遇到真正懂得它们价值的人,而不是被当作废纸一般弃置一旁,表达了他对书籍文化传承的期待和忧虑。
最后一句“奇编难再值,追昔已徒然。”诗人感叹那些稀有珍贵的书籍难以再次寻得,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无法挽回,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知识传承不易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知识传承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