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足(bái zú)的意思:白色的脚,形容人的脚非常干净。
宝花(bǎo huā)的意思:形容珍贵而美丽的花朵。
常师(cháng shī)的意思:指一直教导、引导自己的老师或长辈。
尘梦(chén mèng)的意思:指人生的梦幻和虚幻的事物。
成熟(chéng shú)的意思:指事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完善,达到了可以应对各种情况的程度。
道日(dào rì)的意思:指道德修养高尚、品行端正,日子过得很好。
梵筵(fàn yán)的意思:指佛教寺庙中举行的盛大祭典或宴会。
讲经(jiǎng jīng)的意思:指以讲解经书、经文为职责或爱好。
梅山(méi shān)的意思:梅山是指梅花开放的山岭,比喻人的才情或品行超群出众。
迷行(mí xíng)的意思:迷失方向,走错路。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素服(sù fú)的意思:指一种朴素、简单的服饰,也泛指朴素的生活方式。
行道(háng dào)的意思:指遵守道德规范,行为端正,品行良好。
真传(zhēn chuán)的意思:真传指真正的传承,真实的传授。
坐看(zuò kà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采取行动。
-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梅檐为天叙师赋》,以梅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高僧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梅的清雅与高洁,同时也借梅喻人,表达了对天叙师超凡脱俗、心性纯净的赞美。
首句“上人曾住大梅山”,点出天叙师曾隐居于梅山,暗示其修行之地环境清幽,为下文描绘其高洁形象埋下伏笔。接着“坐看檐梅眼欲穿”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天叙师对梅的痴迷与欣赏,表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白足乱迷行道日,宝花轻堕讲经天”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天叙师修行生活的日常景象。白足象征着他的朴素与虔诚,宝花轻堕则暗示了他在讲经时的神圣与庄严,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传播。
“肯将素服欺尘梦,只许清香入梵筵”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天叙师不为世俗所动,只愿沉浸在佛法的世界中,享受精神的纯净与愉悦。素服象征着简朴与纯洁,清香则是佛法之香,梵筵则是修行的场所,这一对比突出了天叙师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坚守。
最后,“看到常师成熟后,方知此道有真传”两句,表达了对天叙师教导下的弟子成长的感慨,以及对其传授佛法真谛的认同。常师成熟不仅指弟子在修行上的成长,也暗含了对天叙师智慧与教诲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高僧天叙师的赞美,展现了其修行的境界与精神的纯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写画题赠苏性初归吴
我家住锡麓,君家住吴城。
相去百里近,一日孤帆程。
君才日方茂,我鬓日已白。
相逢一笑间,共作京华客。
君今忽归去,别我将晨征。
怀哉旧猿鹤,写此丘壑情。
丘壑不可恋,宜奋青云志。
长安三月春,沽酒待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