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岳 州 孙 屯 田 宋 /梅 尧 臣 从 来 洞 庭 好 ,都 在 岳 阳 楼 。明 月 一 千 里 ,寒 光 三 万 秋 。年 华 有 时 尽 ,风 物 不 知 休 。太 守 怜 予 句 ,应 如 沈 隐 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寒光(hán guāng)的意思:寒冷的光芒,形容光线冷酷、锋利或刺眼。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沈隐(shěn yǐn)的意思:指深藏不露、隐藏起来的样子。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隐侯(yǐn hòu)的意思:指隐藏在背后,没有显露自己才能的人。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予句(yǔ jù)的意思:给予指责或批评的话语。
岳阳楼(yuè yáng lóu)的意思:指建筑物高耸,形象壮丽,引申为人的志向高远,抱负远大。
- 翻译
- 自古以来洞庭湖的美景,都集中体现在岳阳楼上。
明亮的月光洒满千里,清冷的光辉仿佛持续了三万多个秋天。
时光有时会流逝殆尽,但自然景色却永无止息。
太守您欣赏我的诗句,应该就像当年沈隐侯一样喜爱。
- 注释
- 从来:自古以来。
洞庭:指洞庭湖。
好:美丽。
都在:都集中于。
岳阳楼:中国古代名楼,位于湖南岳阳。
明月:明亮的月亮。
一千里:形容范围广大。
寒光:清冷的月光。
三万秋:极言时间之长,象征永恒。
年华:岁月。
有时尽:有时会结束。
风物:自然景色。
不知休:永不消歇。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怜:欣赏,喜爱。
予句:我的诗句。
沈隐侯:沈约,南朝文学家,这里以沈约为例赞美对方。
- 鉴赏
梅尧臣的《寄岳州孙屯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对友人的深深挂念。首句“从来洞庭好”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认为其历来皆美。接下来的“都在岳阳楼”点出岳阳楼作为观赏洞庭湖的名胜之地,暗示了友人孙屯田可能身处其中。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洞庭湖上空明亮的月光洒满千里,仿佛时间在寒光中静止,寓意着友人的生活宁静而深远。诗人感慨时光流转,“年华有时尽”,暗示人生短暂,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却永恒。
最后两句“风物不知休”进一步强调岳阳楼周边景色的无穷魅力,即使岁月更迭,景色依旧。“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则以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的心境能像古代贤者沈隐侯一样,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味诗中的深意,感受到诗人的情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也寄寓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祝愿,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人文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秋江晚渡图
柰榆株栎枫樗村,古台半隐溪林根。
短桥细路入幽径,断无人屋谁乡枌。
远山微云出木杪,白沙丹叶随洲痕。
岸莎时方蘸净潦,天霜气欲浮黄昏。
一舟横冲破秋色,中有坐止知奚云。
应言去早失归晚,夕阳下掷潜无曛。
巾衣各振离舸散,到家定未关柴门。
吴越小景重摸索,江湘雅致费讨论。
岂无片壑可与共,渔樵逸乐同鸡豚。
彼翁欣还倚杖屦,谁能无酒妻儿温。
我生只为书儋误,披卷坐对真消魂。
黄金郿坞不若此,浣花书屋翻能存。
还君图卷百感叹,武陵溪上难寻源。
不能忘者旧山麓,春日起处思闻猿。
赠相士黄电目
忆昔待诏金马门,方伎杂遝车盖繁。
黄生蔡子最绝出,高堂不奈笙歌諠。
庐陵老翁才五尺,盱母江头眼空碧。
相人岂不二子如,秋风夜雨归无宅。
长身博士老一簟,皋比那博儒生酸。
人生荣华无足梦,桃笙竹枕长阑干。
黄翁勿叹无家苦,华屋连云更何补。
蜀庄一日不百钱,炳炳幽光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