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河二首·其一》
《黄河二首·其一》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河北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鸣(cháng míng)的意思:长时间地鸣叫或响动。

成群(chéng qún)的意思:指许多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

海西(hǎi xī)的意思:指远离海洋的西部地区,也可用来形容地理位置偏远、边远的地方。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胡人(hú rén)的意思:指没有文化修养、粗鲁无礼的人。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铁马(tiě mǎ)的意思:指坚固、可靠的交通工具或战马。

椎鼓(chuí gǔ)的意思:指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不怕困难和挑战。

注释
黄河北岸:黄河以北的地区。
海西军:古代对西部边疆军队的称呼。
椎鼓:击鼓,古代战事中的鼓舞士气工具。
鸣钟:敲钟,古代用于召集或警示。
天下闻:全国都能听到。
铁马:披甲的战马,指骑兵。
不知数:难以计数,形容数量众多。
胡人:对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的非华夏民族的统称。
高鼻:指胡人的高鼻梁特征。
翻译
黄河以北的海西军,击鼓敲钟声震动全国。
无数铁骑持续嘶鸣,胡人骑兵群聚而来,鼻梁高挺显眼。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时期边塞景象的诗句,通过对黄河北岸军队动员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民族冲突的激烈。

“椎鼓鸣钟天下闻”一句,以强烈的动态音响形象传达出战争的紧急与震撼。"铁马长鸣不知数"则描写了军队规模庞大,战马嘶鸣连绵不绝,如同无尽的潮水一般,这里的“不知数”不仅指数量众多,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计量、势不可挡的力量感。

最后两句,“胡人高鼻动成群”,则直接点出了战争的对立面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高鼻"成为外族特征的描写,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强烈的视听效果和生动的人物肖像,通过对战争气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军事的艰苦与激战,以及民族间冲突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送陆蓝田同大儿南还因忆蓝田尊人

吾已倦游久,君行复此来。

早随春雁至,犹及海榴回。

客路河桥晚,故人邻笛哀。

归途欣并辔,终愧阿戎才。

(0)

汝南道上

篮舆来去日,愁向积阴繁。

桥没多荒径,鸥飞失故滩。

秋因雨易夕,水绕俗加寒。

比户荒烟里,何人驻马看。

(0)

元城竹枝词

南方佳果胜侯鲭,丹橘黄柑脍绿橙。

寒夜更添滋味美,红泥鲜笋到临清。

(0)

江右康味淡先生令予邑去后而邑人祠之湘泉庵志弗剪伐也小范以公车之北过拜先祠作湘泉慕八章漫和一绝

处处丹枫绕树枝,殷勤含泪读残碑。

只今故旧几人在,惟有泉流似昔时。

(0)

秋日村居

一川秋色净蒹葭,南浦风多日易斜。

越客梦随江上雨,山城月照柳梢鸦。

蘋洲有曲翻渔谱,蟹舍无人落藕花。

秋水满湖閒纵棹,市喧应不到农家。

(0)

灵谷寺看梅

下马看碑度孝陵,山椒十里树层层。

半开香气清于水,一路人家静似僧。

春动粉须都化蝶,夜寒花片欲成冰。

无烦襆被兼烧烛,月白烟黄睡未能。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