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二首·其一》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鸣(cháng míng)的意思:长时间地鸣叫或响动。
成群(chéng qún)的意思:指许多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
海西(hǎi xī)的意思:指远离海洋的西部地区,也可用来形容地理位置偏远、边远的地方。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胡人(hú rén)的意思:指没有文化修养、粗鲁无礼的人。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铁马(tiě mǎ)的意思:指坚固、可靠的交通工具或战马。
椎鼓(chuí gǔ)的意思:指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不怕困难和挑战。
- 注释
- 黄河北岸:黄河以北的地区。
海西军:古代对西部边疆军队的称呼。
椎鼓:击鼓,古代战事中的鼓舞士气工具。
鸣钟:敲钟,古代用于召集或警示。
天下闻:全国都能听到。
铁马:披甲的战马,指骑兵。
不知数:难以计数,形容数量众多。
胡人:对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的非华夏民族的统称。
高鼻:指胡人的高鼻梁特征。
- 翻译
- 黄河以北的海西军,击鼓敲钟声震动全国。
无数铁骑持续嘶鸣,胡人骑兵群聚而来,鼻梁高挺显眼。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时期边塞景象的诗句,通过对黄河北岸军队动员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民族冲突的激烈。
“椎鼓鸣钟天下闻”一句,以强烈的动态音响形象传达出战争的紧急与震撼。"铁马长鸣不知数"则描写了军队规模庞大,战马嘶鸣连绵不绝,如同无尽的潮水一般,这里的“不知数”不仅指数量众多,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计量、势不可挡的力量感。
最后两句,“胡人高鼻动成群”,则直接点出了战争的对立面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高鼻"成为外族特征的描写,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强烈的视听效果和生动的人物肖像,通过对战争气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军事的艰苦与激战,以及民族间冲突的复杂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