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薇山处过番石渡遭渡子无礼伤臂因韵二首·其二》
《薇山处过番石渡遭渡子无礼伤臂因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唾来不拭如师德,怒至无学子颜。

眼方知有沧海恶声宁复到薇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恶声(è shēng)的意思:指恶劣的声音或声音中带有恶意的言辞。

师德(shī dé)的意思: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标准。它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引导,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学子(xué zǐ)的意思:学生、读书人

眼方(yǎn fāng)的意思:眼睛的方向。指观察、看待问题的角度或立场。

至无(zhì wú)的意思:没有任何,没有一点儿

注释
唾来不拭:比喻师德高尚,不因小过失而计较。
如师德:形容师德的纯洁和宽容。
怒至无迁:即使发怒也不会迁怒于人。
学子颜:指学生们的脸色或表情。
浅眼:见识短浅,此处可能指眼光狭窄。
有沧海:形容见识深远,如同大海般深广。
恶声:严厉的言辞或责骂。
宁复:岂能再、哪里还。
到薇山:比喻恶劣的言辞不会轻易落到某个地方,比如薇山这样的宁静之地。
翻译
唾弃之物从不擦拭,犹如师德高洁
愤怒时也不改变对学生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的《薇山处过番石渡遭渡子无礼伤臂因韵二首》的第二首。诗人以个人经历为题材,通过描绘自己在薇山渡口遭遇渡船夫人的无礼行为,表达了对粗鲁行为的不满和对自己修养的反思。

"唾来不拭如师德",这句诗形象地比喻渡夫的粗鲁行为,如同师者应有的宽容和涵养,却未能做到,暗示渡夫缺乏应有的礼貌和教养。

"怒至无迁学子颜",诗人自比学子,即使面对侮辱,也应保持学生的谦逊和克制,不应轻易动怒,表现出一种君子风度。

"浅眼方知有沧海",诗人用“浅眼”形容自己的见识短浅,通过这次经历才意识到人世间的广阔和复杂,可能暗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世事的不易理解。

"恶声宁复到薇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渡夫恶语相向的强烈反感,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这样的恶劣言行不再出现在自己常去的薇山渡口。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事说理,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所寓

旧恨新愁海样深,关河鱼雁各飞沈。

芭蕉也似知人意,日日窗前吐寸心。

(0)

宁少耘

逢师竹涧旁,岁惨下归航。

我独疑深隐,僧来说坐亡。

草墟曾住寺,尘锁别营房。

渺渺吴中道,无因过上塘。

(0)

水心先生挽章二首·其二

孤屿秋风寺,三过夫子家。

古心坚铁石,软语带烟霞。

别岭栖双径,逢人问永嘉。

重看送行句,殒泪墨攲斜。

(0)

渡越

半月金陵路,今朝渡浙河。

回头吴岫在,到耳越音多。

贺监湖边柳,右军池上鹅。

宛然风物在,人事几消磨。

(0)

秋风辞·其二

飒飒秋风来,衣衾愁未整。

莫作闺中寒,且作天涯冷。

(0)

赵宰琼花图

祠下灵根无别种,凡花谁敢斗荣枯。

被君分种鹅溪上,从此人间有两株。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