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野(cǎo yě)的意思:指在草地上奔跑,形容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状态。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高旻(gāo mín)的意思:指人的心地高尚、品质纯洁。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沮溺(jǔ nì)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困惑。
秦人(qín rén)的意思:指有勇无谋的人,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智慧的人。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三时(sān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段。
识有(shí yǒu)的意思:认识并了解某人或某事物的真相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问津(wèn jīn)的意思:向人请教或求助,寻求帮助或指点。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香草(xiāng cǎo)的意思:形容人品质高尚、品行端正。
小草(xiǎo cǎo)的意思:小草指的是年幼或者力量薄弱的人,也可以比喻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实力的人。
渔樵(yú qiáo)的意思:渔樵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渔”和“樵”。渔指的是捕鱼,樵指的是伐木。渔樵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从事渔业和樵业的生活。
远志(yuǎn zhì)的意思:指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月书(yuè shū)的意思:指月亮上的字,形容文才超群,字迹华美。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次元韵(其三)》。全诗以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个人情感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三时晴雨望高旻,沮溺无心笑问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变幻莫测的天气,心中却无一丝忧虑,仿佛古代隐士沮溺般淡泊名利,悠然自得。这里的“高旻”借指天空或高远之境,暗喻诗人超越世俗的胸怀。
颔联“香草未能忘楚国,桃花那识有秦人”,运用了香草和桃花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忠诚与美好。诗人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犹如香草般深沉,无法忘怀。而桃花则代表了诗人对于过往时代的记忆,似乎在提醒自己,历史的变迁如同桃花盛开又凋零,但其中蕴含的真谛却永存。
颈联“春秋义向渔樵重,日月书归草野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春秋时代被视为礼仪道德的黄金时期,渔樵生活则代表着朴素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遵循道德原则,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而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这里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尾联“远志何妨为小草,君归更卧惠山春”,以远志和小草为喻,远志虽小,却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坚韧意志。同时,也期待友人归来时,能够享受惠山春日的美好,寓意着友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歌风台
望夷宫中箭如雨,芒砀山前五云起。
沛公提剑走咸阳,百二河山属真主。
乌骓已逝走狗烹,威加四海来故乡。
台前父老奉觞寿,酒酣激烈歌声长。
高皇龙去台应朽,猛士何人四方守。
落日悲风动地来,萧萧但见台前柳。
岂不闻姑苏草长游糜鹿,铜爵年深野狐哭。
唯有陶唐三尺阶,千载人思太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