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
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
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
从乱(cóng luàn)的意思:从乱意为避开混乱、乱世而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
得民(de mín)的意思:得到民心,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东夷(dōng yí)的意思:指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泛指北方的蛮夷。
甲兵(jiǎ bīng)的意思:指军队或武器装备。
民天(mín tiān)的意思:指人民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强调人民的力量和地位。
民国(mín guó)的意思:指中华民国,是指中华民国政权及民主制度。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人欲(rén yù)的意思:指人们的欲望非常强烈,不受控制,蔓延四方。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一会(yī huì)的意思:一小段时间
此诗《咏史(其二)》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揭示了人民与君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首句“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以商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导致东夷叛乱的历史事件开篇,暗示了君主的作为对国家稳定和民众生活的影响。接着,“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则以楚灵王会盟申国后引发乾溪之祸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君主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甲兵岂不多,人人欲从乱”两句,指出尽管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若君主失德,人民也会走向叛乱,表达了对君主道德品质的重视。接下来,“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则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最后,“皇矣监四方,得民天所赞”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君主应当以民为本、关注四方、得到人民支持的观点,认为这是上天所赞许的治理之道。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呼吁君主应以民为先,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