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无家可返,犹冀骨能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传烽(chuán fēng)的意思:传递烽烟信号,表示战争即将爆发。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劫灰(jié huī)的意思:指盗墓、掘坟。
茂材(mào cái)的意思:茂盛的材木,形容人才丰富,极具才华。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无家(wú jiā)的意思:没有家,无家可归
西泠(xī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境界高远,志向崇高。
遗骸(yí hái)的意思: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尸体或遗体的残骸。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华蘅芳所作的《杭垣破后追悼管小异四首》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友人管茂材在战乱中不幸去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首句“一别竟成鬼”,简洁有力地描绘了友人间的离别之痛,暗示了管茂材的突然离世,如同与世长辞,化为鬼魂。接着,“凄凉管茂材”一句,直接点明了悼念的对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哀伤。
“已无家可返,犹冀骨能回。”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逝者归宿的无奈与渴望。在战乱的背景下,管茂材已经无法返回自己的家园,但诗人仍然心存希望,期盼着他的遗骨能够归来,寄托了对亡者的深深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南国传烽火,西泠付劫灰。”这两句描述了战乱的残酷景象,南国烽火连天,西泠(杭州西湖边的桥)也遭受了战火的破坏,象征着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
最后,“遗骸寻不得,每念不胜哀。”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找到友人遗骸的痛苦和哀思。每当想起这段悲惨的经历,心中便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哀伤。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个人和家庭的巨大创伤,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追悼逝者,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正义的呼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