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性不可磨,任与水相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潺潺(chán ch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细碎的声音。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嵯峨(cuó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磊磊(lěi lěi)的意思:形容山石高峻、堆积如山。
山根(shān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部分或基础。
水石(shuǐ shí)的意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关系。
无时(wú shí)的意思:没有时候,表示没有时间的概念。
下水(xià shuǐ)的意思:指投资或参与某项事业或项目。
新蝉(xīn chán)的意思:指新出现的人或事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坚韧与和谐之美。诗人顾镛以“潺潺崖下水,磊磊山根石”开篇,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水流从峭壁下潺潺流过,岩石稳固地嵌于山根之中的景象。通过“石性不可磨,任与水相激”,展现了岩石的坚毅与水的柔韧之间的相互作用,暗示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间的动态平衡。
接着,“水去石常在,无时不嵯峨”进一步强调了岩石的永恒存在,无论水流如何冲刷,山石依旧屹立不倒,展现出大自然中不变的力量。而“水石两寂寂,新蝉鸣涧河”则以蝉鸣打破静谧,将宁静与生机并存的场景呈现出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水与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生命中不变与变化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立秋前三日夜雨
残漏催灯暗,风梧带雨鸣。
细听惊梦点,浑作断肠声。
乍冷秋应近,无眠句又成。
愁多推不去,头白更忧兵。
次韵端叔题余所藏山谷茶诗尾
翰林门生两苍璧,似是天人人不识。
学得黄初五字诗,不作人间万钱食。
晚向江头看药栏,花前一笑聊开颜。
自言千载司玉局,尚记桥山分省宿。
今朝玉乳打团龙,昨夜新诗刻红烛。
我识风流李元礼,人物流中有泾渭。
平生漫刺不浪持,晚得龙门略相似。
诗成袖手初相羊,便识从来锦作肠。
梦回却诵矞云句,彷佛官焙闻馀香。
从今下客牛马走,问字不妨时载酒。
与松林道人求竹栽
人生殊臭味,不异莸与薰。
岁晚期金兰,矫矫惟此君。
缅怀古招提,脩竹如云屯。
道人淡无与,所居竹为群。
馀阴满窗户,肯惜为我分。
他年蜗牛庐,净几横清芬。
疏疏便可意,霭霭亦足欣。
千亩不足侯,万夫宁是军。
客问有何好,仰屋不必言。
幽径傥可开,迟子日款门。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