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曾留竹里,梦不到槐根。
岁月饶双鬓,溪山付一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林泉小像前的感慨与心境。首句“家有青箱学,流传子又孙”展现了一种家族文化的传承,青箱象征着知识与学问,通过长辈传给后代,形成了代代相承的文化脉络。
接着,“诗曾留竹里,梦不到槐根”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竹与槐分别代表现实与梦境,诗人将自己创作的诗歌留在竹林中,而梦境则未触及槐树的根源,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以及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追求。
“岁月饶双鬓,溪山付一樽”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自然风光的宁静,诗人以酒(一樽)寄托情感,面对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最后,“老怀无所系,时得访沙门”表明诗人年老后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不再为世俗所累,有时会寻求僧侣(沙门)的智慧与教诲,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家族传承、文学创作、自然美景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