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康秋惠诗和其韵二首·其二》
《康秋惠诗和其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杜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观梅诗兴何郎尘鞅埋头岁月长。

力薄何能堪重负托身犹喜郑公乡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鞅(chén yāng)的意思:指世俗的名利、虚荣的事物。

观梅(guān méi)的意思:观赏梅花。

何郎(hé láng)的意思:指没有出息、不务正业的人。

埋头(mái tóu)的意思: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不分心

诗兴(shī xìng)的意思:指诗人的创作灵感和兴致。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托身(tuō shēn)的意思:指依靠或寄托身体的地方。

重负(zhòng fù)的意思:承担沉重的任务或责任。

郑公乡(zhèng gōng xiāng)的意思:郑公乡是指人们对于忠诚、正直、公正的称赞,也用来形容人品高尚、行为正直的人。

翻译
看到梅花引发的诗兴让我感到惭愧,如同何郎一般深陷世俗事务中
长久以来,我忙于琐事,难以抽身
注释
愧何郎:何郎:指何晏,三国魏人,以风流才子著称,此处借指陷入世俗事务的人。
尘鞅:尘鞅:比喻世俗事务繁多,像马缰绳一样束缚。
岁月长:形容时间长久,生活忙碌。
力薄:力量薄弱,能力有限。
重负:沉重的负担,这里指繁重的事务。
郑公乡:郑公:指郑虔,唐代画家,此处可能象征艺术或精神的避风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创作的,名为《康秋惠诗和其韵二首(其二)》。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以及个人处境的感慨。

“观梅诗兴愧何郎”,这里“观梅”指的是欣赏梅花,“诗兴”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梅花时心中的激动和诗意的涌现,"愧何郎"则是诗人自谦之词,可能是在与古代诗人相比时感到自己才华不够的谦逊。

“尘鞅埋头岁月长”,这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沉重。"尘鞅"指的是尘世的羁绊,而"埋头"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生活琐事中挣扎,难以自拔。"岁月长"则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力薄何能堪重负”,这句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能力有限,无法承担过多的责任和压力。“力薄”意味着力量不足,“堪重负”则是在形容即便有心也难以承受生活中的沉重负荷。

“托身犹喜郑公乡”,这里“托身”是指寻找依托或栖息之地,而"犹喜"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郑公(可能指的是周朝的郑国国君或儒家先贤)所在之地的向往和喜悦。这里体现出诗人对理想化境界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不足、生活压力大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等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杜范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周文显之子来过因斯远过余于智门相与坐于遗爱亭上书所见附寄文显

仲冬六日如春旦,偶向溪亭适吾倦。

山耶云耶远莫知,但见青苍属仍断。

其馀杂树亦稍稍,复有深溪临断岸。

谓言雨后当有梅,倚薄敷丛忽陵乱。

一杯共摩石田甘,走笔题诗待君窜。

因之并寄伯仁君,傥肯来游驱款段。

(0)

连日雨作顿有秋意怀感之馀得诗七首书呈教授知县·其四

渊明抱羸疾,犹复归田园。

安能为五斗,折腰若拳拳。

箪瓢非可乐,不改乃称贤。

夫子故不死,仰钻高且坚。

(0)

次韵斯远闻蕃移官岳州见寄

西南之役凡几州,行行不已兹登楼。

几怀佳日怅日暮,谁谓澄江驱客愁。

巴陵洞庭故胜绝,李白杜甫曾漂流。

亦思著句道所以,语不惊人空白头。

(0)

次韵斯远折梅之作

春归寂寞谁与传,梅开年后并腊前。

江南此物处处有,不论水际仍山颠。

为之著句道所以,点检败箧曾年年。

七言五字古复律,非独爱渠还自怜。

见君新就之长篇,有如潢潦投清涟。

俗间比拟不足道,老大更争儿女妍。

山行蜡屐要上下,水泛艇子思延缘。

岂惟病思待一洗,直恐高致成轻捐。

定逢缟衣露皎洁,仍听翠羽啁清圆。

赋成从使笔并秃,饮隽更须瓶屡眠。

(0)

在伯考试未归有怀·其一

木落山空君未归,我行江山几依依。

山空木落有佳处,政尔待君相发挥。

(0)

东坡在惠州窘于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萧然之叹和渊明贫士七诗今去重九三日尔仆以新谷未升方绝粮是忧至于樽俎又未暇计也因诵靖节贫士诗及坡翁所和者辄复用韵·其六

閒居起常早,倦巾首如蓬。

偶翻西都书,意外文字工。

清名谁为高,凛凛惟楚龚。

当时岂无人,罕与二子同。

乃知士生世,不贵侯籍通。

九原如可作,何惮执鞭从。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