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录汉唐事六言五首·其三》
《录汉唐事六言五首·其三》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六言诗  押[微]韵

二圣已重劝了,西京一尘飞。

白衣山人辞去青袍拾遗步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辞去(cí qù)的意思:辞去指辞职、辞退、离职等意思。

青袍(qīng páo)的意思:指官员的服装,引申为指官员身份和地位。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拾遗(shí yí)的意思:拾取遗失的物品。

西京(xī jīng)的意思:西京是指古代中国汉朝和唐朝时期的首都长安,用来形容地位高大、气势雄伟的城市或地方。

一尘(yī chén)的意思:指非常干净、纯净,没有一点杂质或污垢。也可以形容人的心灵纯净,没有被世俗的诱惑所腐蚀。

注释
二圣:指代两位有威望或德行高尚的人。
重劝:多次劝说。
西京:古代对长安的称呼,这里指首都。
一尘飞:形容环境非常干净,没有一点灰尘。
白衣山人:隐士或有道之人,白衣常用来象征高洁。
辞去:告别离去。
青袍拾遗:穿青袍的人捡拾到失物,可能暗示官员公正廉洁。
步归:步行回家。
翻译
两位圣贤已经多次劝说,西京城内没有一丝尘土飞扬。
身着白衣的山人辞别离开,身穿青袍的官员捡起遗物慢慢归家。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刘克庄的《录汉唐事六言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二圣”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帝李亨,他们的陵墓都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代表了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劝"字有劝酒或劝告之意,这里暗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

“西京无一尘飞”则描绘出长安城内外风平浪静,没有战乱和尘土飞扬的情景,显示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白衣山人辞去"中的“白衣山人”可能指的是隐逸之士或者普通百姓,他们不受官爵束缚,自由自在。"辞去"意味着他们离开了长安,或许是为了寻求更为清净的生活环境。

“青袍拾遗步归”中的“青袍”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或同一类的人物,他们穿着简朴,心怀历史遗迹。"拾遗"字面意义上指的是捡拾遗失之物,但在这里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文化和历史的珍视与回忆。“步归”则意味着诗人或其代表人物在感怀古人的同时,带着这种情怀缓缓行走,返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长安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汉唐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

碧云佳句久传芳,曾向成都住草堂。
振锡常过长者宅,披衣犹带令公香。
一时风景添诗思,八部人天入道场。
若许相期同结社,吾家本自有柴桑。

(0)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
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
开颜坐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舞枪。
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0)

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

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
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
卷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
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

(0)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0)

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酬答,皆

闲门共寂任张罗,静室同虚养太和。
尘世欢娱开意少,醉乡风景独游多。
散金疏傅寻常乐,枕麹刘生取次歌。
计会雪中争挈榼,鹿裘鹤氅递相过。

(0)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

雨馀独坐卷帘帷,便得诗人喜霁诗。
摇落从来长年感,惨舒偏是病身知。
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何况菊香新酒熟,神州司马好狂时。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