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画梅毕各系以诗得四章·其四》
《画梅毕各系以诗得四章·其四》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百屈不肯直势,锻冰鍊雪成此树。

树根一石梢两花,神姿天照力地拄。

阳春不死存片心,万梦未回人抚琴

琴声眇眇沈沈,老鹤步月荒烟阴,吾屋窈若空山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步月(bù yuè)的意思:指行走时像月亮一样轻盈飘逸。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抚琴(fǔ qín)的意思:指轻轻地抚摸琴弦,比喻对琴的音色进行调试,也比喻人对事物的调整和处理。

荒烟(huāng yān)的意思: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或状态。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眇眇(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微小、渺小。

神姿(shén zī)的意思:指人的仪态、姿势或表情非常优美、动人。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树根(shù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直势(zhí shì)的意思:指直立挺拔的姿势,也比喻坚定不移的态度或势头。

作直(zuò zhí)的意思:指言辞直率,直言不讳,不拐弯抹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梅花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与高洁的品质。

首先,“百屈不肯作直势,锻冰鍊雪成此树”两句,诗人以“锻冰鍊雪”比喻梅花在严寒中生长,形象地表现了梅花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接着,“树根一石梢两花,神姿天照力地拄”描绘了梅花树根深深扎入岩石之中,枝头绽放着两朵花,展现出梅花的神韵和生命力,仿佛是天地之力的见证。

“阳春不死存片心,万梦未回人抚琴”两句,诗人将梅花比作心中永恒的春天,即使在严冬中也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抚琴”这一动作,表达了人们对于梅花精神的赞美与敬仰,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琴声眇眇钟沈沈,老鹤步月荒烟阴,吾屋窈若空山深”几句,通过描绘琴声悠扬、老鹤漫步月色中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同时,将诗人所在的屋舍比作幽深的山林,进一步强化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珮响入中台。
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
金勒最宜乘雪出,玉觞何必待花开。
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0)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0)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

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
聚散但惭长见念,荣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0)

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枝舞衫,偶

柳枝谩蹋试双袖,桑落初香尝一杯。
金屑醅浓吴米酿,银泥衫稳越娃裁。
舞时已觉愁眉展,醉后仍教笑口开。
惭愧故人怜寂寞,三千里外寄欢来。

(0)

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

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尘。
乘兴还同访戴客,解酲仍对姓刘人。
病心汤沃寒灰活,老面花生朽木春。
若怕平原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茵。

(0)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又于洛

近见诗中叹白发,遥知阃外忆东都。
烟霞偷眼窥来久,富贵粘身摆得无。
新置林园犹濩落,未终婚嫁且踟蹰。
应须待到悬车岁,然后东归伴老夫。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