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繁华(fán huá)的意思:形容繁忙繁荣的样子。
海畔(hǎi pàn)的意思:指海边、海滨。
鹤语(hè yǔ)的意思:指言辞高傲、不屑一顾的态度或言辞。
红桑(hóng sāng)的意思:指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斗争精神。
旧知(jiù zhī)的意思:旧时的熟人或旧日的朋友。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桑海(sāng hǎi)的意思:指茫茫无边的桑树林海,形容茂密繁多的桑树。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树书(sh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读书、学习等活动。
霜林(shuāng lín)的意思:形容秋冬季节寒冷的景象。
微波(wēi bō)的意思:微波是由“微”和“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泛指微小的波动或变化。
一掬(yī jū)的意思:一掬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数量极少或微不足道的量。
知津(zhī jīn)的意思:指明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或解决问题。
种树(zhòng shù)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一旦有了一定的声望或影响力,就容易引来麻烦和攻击。
种树书(zhòng shù shū)的意思:种植树木的行为像读书一样重要和有价值。
-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居图景。"结梦疏云泛渚蘋",开篇即以梦境中的轻云和水边浮萍,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霜林秋色艳于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深秋的景色竟比春天更加绚丽,展现了邓尉山的独特魅力。
"山中种树书堪读,世上繁华迹总陈",诗人强调在山中读书的乐趣,与世间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惊岁晚,负閒身",感叹时光匆匆,自己却未能完全实现归隐的愿望,流露出淡淡的遗憾。
"石芝鹤语旧知津",借石芝和仙鹤寓言,传达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红桑海畔花争发,一掬微波见绿尘",描绘了海边红桑花开的盛景,以及在微波中看到的绿色尘埃,象征着生机盎然与超凡脱俗。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邓尉山隐逸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未能完全实现的理想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王君九求题胥江屏迹图
置身杳万仞,世俗非我伦。
弹指岁三百,乘化见遗阡。
节义有传人,殆此九世孙。
岂徒继潜德,幽光发至文。
顾画曹所书,深情悲且敦。
展图欲感涕,醇行不自言。
晚世重名教,避名道尤尊。
此理犹为浅,相看惟喟然。
刘聚卿属题文徵明石湖画卷卷中有张文襄乙未十月题诗翁文恭庚子四月和文衡山三诗
乙未秋入都,常熟招一饭。
坐间惟恒斋,从此不再见。
金陵谒南皮,拒客若有愠。
武昌复持节,枢府颇受怨。
戊戌翁亦去,庚子成内乱。
山中和三诗,自喜得閒散。
国命难久延,大力负夜半。
二三贵人者,愦愦孰可谏?
此卷诚尤物,展览历忧患。
胜情吾何有,话旧且自遣。
左子异求题文襄公二十九岁小像
文襄复新疆,首刊《吾学录》。
理坏而匿作,响应一何速。
及序马君集,原乱论犹笃。
犯上由放言,遂为天下毒。
伤哉今日祸,老辈固已烛。
治世行同伦,礼义众所服。
邪说兴几载,遽令庙社屋。
逸民秉家法,毛骨见卓荦。
吾生晚可哀,披图想河岳。
海藏楼杂诗·其二十二
蛰仙将入觐,忠愤不可当。
我于三薰之,少安莫怒张。
事君信乃谏,未信必两伤。
百伤亦不惜,知子抱烈肠。
天下事之大,气平臂奚攘。
睹子朴直姿,当使群疑亡。
多言定何益,无欲谁则刚。
朝廷患多欲,孰知我非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