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今史上,死节定何人。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伦(bǐ lún)的意思:指人们争相攀比、互相竞争,比较高低胜负。
归士(guī shì)的意思:归士是指回归故乡的士人,也可用来比喻回到原来的工作或职业。
国臣(guó chén)的意思:指效忠国家的臣子,忠诚为国家效力的官员或民众。
捐躯(juān qū)的意思:为了正义、国家或他人的利益而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孔墨(kǒng mò)的意思:指学问渊博,学识深厚。
无因(wú yīn)的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缘由
相并(xiāng bì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或物相互结合或合并在一起。
徇国(xùn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甘愿牺牲个人利益。
一概(yī gài)的意思:指对多种事物或情况没有区别地一概而论。
- 翻译
- 视死如归的勇士,献身国家的重臣。
即使牺牲生命都一样,为道义难道没有原因。
孔子墨子不可同日而语,只有张南堪与伦比。
如果没有您这样的楷模,今天的历史上谁来书写忠贞的节操?
- 注释
- 视死如归:形容对死亡无所畏惧。
士:古代知识分子或勇士。
捐躯:舍弃生命。
徇国:为国家牺牲。
杀身:牺牲生命。
为义:为了道义。
岂:难道。
孔墨:孔子和墨子,代表儒家和墨家。
相并:同等看待,比较。
张南:具体的历史人物,这里用来举例。
伦:同类,榜样。
微:如果没有。
公:指值得尊敬的人物。
今史上:当今的历史记载。
死节:为道义而死的节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嵲所作,属于挽歌体裁,表达了对英雄忠臣的哀悼和崇敬之情。其中“视死如归士,捐躯徇国臣”两句,通过将死亡比喻为归途,表现出诗人对于那些为了国家献身的忠臣的极高评价。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就像归乡的士兵一样自然而平常。
“杀身虽一概,为义岂无因”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英雄人物牺牲生命的意义非同小可,他们之所以能够抛头颅地,是因为有着不容置疑的正义和理由。这里的“为义”指的是为了崇高的道德和信念。
接下来的“孔墨休相并,张南仅比伦”则是将古今中外的圣贤与忠臣进行比较,强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不分轩轾。在这里,“孔墨”通常指的是儒家之祖孔子和道家之祖老子(又称墨子),而“张南”可能是指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夸张。
最后两句“微公今史上,死节定何人”,则是在探讨那些忠贞不屈、英勇就义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以及他们坚守的节操和原则。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问题,似乎是对后世的挑战或呼吁:在浩瀚如烟的历史书写中,究竟是哪些人物能够真正地定格为忠贞典范?
总体而言,这首挽歌以深沉、悲壮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忠臣英烈图,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他们不朽精神的缅怀和赞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苏氏耕乐堂
少年思薄宦,既老思田里。
耦耕非吾事,素食良所耻。
时雨行东皋,平畴被流水。
兴言命童稚,东作从兹始。
饭牛桑苧阴,秉耒郊原里。
旧麦既青青,新苗复靡靡。
升堂举杯酌,閒暇阅经史。
有秋庶可待,敦本聊自喜。
古人不复存,斯士亦云已。
食力吾所安,夜行贵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