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于一句之下加颂七句·其十四》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于一句之下加颂七句·其十四》全文
宋 / 释印肃   形式: 偈颂

山僧总不知,知不知实奇。

空知未达本不免堕顽机。

世尊拈华处,天人岂辨知。

迦叶微笑古今无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免(bù miǎn)的意思:难免、不可避免

达本(dá běn)的意思:指达到或超过某个标准或水平。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迦叶(jiā yè)的意思:指人的形象或容貌丑陋。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世尊(shì zūn)的意思:世尊是佛教用来尊称释迦牟尼佛的称呼,意为世界尊贵的存在。

天人(tiān rén)的意思:指人与天之间的关系,也表示人的品德高尚、超凡脱俗。

微笑(wēi xiào)的意思:微笑是指面部肌肉轻微收缩,嘴角上扬,表达出愉快、友好、喜悦或轻松的情感。

无疑(wú yí)的意思:没有疑问,毫无疑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佛教智慧的微妙之处。诗中通过"山僧总不知"表达出普通僧众可能并未完全领悟佛法真谛,"知不知实奇"则强调了这种未知的神秘和奇妙。接着指出,即使空谈理论而不深入实践,也难免陷入执着的思维陷阱。

诗人引用世尊拈花的故事,暗示真正的智慧超越言语和概念,即使是天人也无法完全理解。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的典故,象征着不言而喻的领悟,这种智慧自古至今都让人深信不疑。

整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禅宗注重体验与直指人心的教义,强调了修行中的顿悟和超越语言文字的理解。

作者介绍
释印肃

释印肃
朝代:宋   号:普庵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猜你喜欢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其三

解郡西南促去程,扁舟西下照江明。

旌麾益近青云路,剑佩行朝白玉京。

势位久淹犹郡国,光华此去即公卿。

山林愿听功名起,野拙犹能颂治声。

(0)

刑部丈寄酒因成短诗以谢

玉壶寄酒来三岛,蓬鬓持杯学八仙。

诗句剪裁挥翰墨,赏心飞舞度林泉。

秋风会圃寻霜实,明月归舟载锦鲜。

甘倚白云穷一醉,为公吟尽洞中天。

(0)

君时与董君佐以乡荐相次登甲科有诗送之邀予同赋

青衫慰子久蹉跎,各喜流年壮未过。

金玉曹刘初并价,渊源游夏复同科。

红尘去马侵星月,绿水归艎触芰荷。

邂逅故乡秋正好,相看忆听鹿鸣歌。

(0)

送君时东归夜宿城外并桥上·其二

虹蜺盘泊宿河阴,气势凌空几百寻。

月近浑如天上坐,风来不见世间音。

吾衰祇有临渊惧,尔壮能无题柱心。

病眼昏昏长似雾,不堪频泪欲分襟。

(0)

次道济韵

吾材未及明时用,来傍师门静养蒙。

多病因知妨力学,潜思犹是觊成功。

松心并老凝寒后,玉色相看烈火中。

天意欲令更患难,诗辞何必议穷通。

(0)

招执中看酴醾

恰是酴醾初盛时,清香终日在尘衣。

参差正对金沙拆,散漫更为蝴蝶飞。

日暖绿云长闇淡,春深白雪更霏微。

急来相就花前醉,看尽此花春欲归。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