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长堤,白头荷杵随者妻。
正堤驾轺轩,不复问馀事。
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白纸(bái zhǐ)的意思:指没有写字、画画、印刷等的纸张,比喻没有文字、图画等的状态。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大字(dà zì)的意思:形容字迹大而工整,也可指人的字迹大而工整。
大贤(dà xián)的意思:指非常有才德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得使(de shǐ)的意思:得使指的是得到了某种机会或条件,就应该努力去做,不应该放弃。
轺轩(yáo xuān)的意思:轺轩指的是豪华的马车,用来形容富贵、显贵的人家。
官长(guān zhǎng)的意思:指官员的等级和职位。
筋力(jīn lì)的意思:指体力、力量的强大。
科头(kē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被剃光,只剩下一撮头发。形容人非常贫穷、破落的样子。
来春(lái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到来或春季的来临。
老夫(lǎo fū)的意思:指年纪大的男性,多用于自称或自嘲。
里正(lǐ zhèng)的意思:指在行为、品德上表现得非常正直、公正的人。
邻里(lín lǐ)的意思:指邻居之间的关系,也泛指周围的人或社会关系。
路旁(lù páng)的意思:指在道路两旁或沿途。
门生(mén shēng)的意思:门生指的是学生或弟子。在古代,门生是指拜师学习的人,现代多用来形容得到某人指导并受其影响的人。
南邻(nán lín)的意思:指南方的邻居,即指南方国家。
破晓(pò xiǎo)的意思:指天快亮的时候,夜色开始消散,天空逐渐明亮。
妻子(qī zi)的意思:指已婚女子,与丈夫共同生活并相互扶持的女性。
桑榆(sāng yú)的意思: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色渐暗,暮色已临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年老。
深一(shēn yī)的意思:非常深入地探究或理解一件事情。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跣足(xiǎn zú)的意思:赤脚,没有穿鞋袜的状态。
五尺(wǔ chǐ)的意思:指身材高大,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身材高大健壮。
修长(xiū cháng)的意思:修身,指修养自身的品德和道德;养性,指修养自身的心性和情操。通过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品德和心性变得更加高尚和完善。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应门(yìng mén)的意思:应门指的是应对门户之外的事物,表示应对外界变化和挑战。
伛偻(yǔ lǚ)的意思:形容身体弯曲,驼背的样子。
自足(zì zú)的意思:指自己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多的东西。
桑榆年(sāng yú nián)的意思:桑榆年是指夕阳西下的年华,比喻人已经年老,接近晚年。
科头跣足(kē tóu xiǎn zú)的意思:形容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奔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在春雨之后修建长堤的劳动场景。诗中通过对老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他们的勤劳与坚韧不拔,以及对于家庭和土地的深厚情感。
"筑长堤,白头荷杵随者妻。"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一对老夫妻在田间共同劳作的情景。"白头"指的是老人的白发,而"荷杵"则是用来除莠的工具,这里形象地描绘出了老人与妻子随着劳作而逐渐变白的头发,反映了他们辛勤的农耕生活。
"背胁伛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 这两句则透露了老人的体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工作。"背胁伛偻"形容身体弯曲,"筋力微"则表明力量的减弱,而"以手置胸路旁啼"则描绘出老人在休息时的动作,显示了他仍旧不愿意放弃劳作。
接着几句"老夫七十妪与齐,五尺应门生两儿。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 介绍了老人的家庭状况和他们的生活状态。"老夫七十妪与齐"表明老人已七旬之年,而妻子也与他年龄相当;"五尺应门生两儿"则说明他们有两个儿子,且都已经成长到可以帮助家里分担农活的程度。
"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 这两句展示了老人不畏风雨,坚持劳作的情景。即便是深夜的春雨,也没有阻止他清晨就出去继续工作,反映出对土地的依恋和生活的责任感。
后面几句"南邻里正豪且强,白纸大字来呼追。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官长亦大贤,能得使者意。" 描绘了老人在地方上遭受的压力和困境。他被邻里豪强之人所逼迫,被要求去修建长堤,这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阶层所承受的沉重负担。
最后几句"正堤驾轺轩,不复问馀事。终当升诸朝,自足富妻子。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表达了老人对未来某种程度上的乐观态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善家境,给予妻子和儿女一个更好的生活。然而,最后一句"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牺牲,老人似乎已经接受了为了国家的需要而献出生命的宿命。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日常劳作和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他们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展现了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刻同情。
赵国弃鸣犊,孔圣为之回。
西伯善养老,伯夷以为归。
驰驱西楚郊,徘徊太皞墟。
周汉多封君,不祀既忽诸。
三坟基皇德,八索总道枢。
若人岂欺我,虞夏亦典谟。
万里如浮云,古风讫无馀。
往矣不可追,喟然为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