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作民之主,上乃承之天。
致治贵有本,本端化自平。
吾志既能定,理道岂复颠。
于变帝尧典,思齐文王篇。
本心(běn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真实的、内心深处的思想、意图或愿望。
不迁(bù qiān)的意思:坚守原地,不移动或不变化。
帝王(dì wáng)的意思:指君主、国王或皇帝,也指统治者的权势和威严。
后前(hòu qián)的意思:指事情的次序颠倒,后面的事情先发生,前面的事情后发生。
家国(jiā guó)的意思:指家庭和国家。表示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忠诚和责任感。
理道(lǐ dào)的意思:指合乎道理,符合道德规范,符合常理。
拳拳(quán quán)的意思: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热爱、关心、敬重。
人君(rén jūn)的意思:指君主、国家的统治者。
思齐(sī qí)的意思:指思想意识、行动举止等方面与众不同,超出一般水平。
所图(suǒ tú)的意思:指人们所追求或谋求的目标或利益。
同然(tóng rán)的意思:表示两个事物或情况非常相似或相同。
图治(tú zhì)的意思:指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计划来治理和管理事物。
万国(wàn guó)的意思:指世界各国,表示众多国家的集合。
万邦(wàn bāng)的意思:指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王所(wáng suǒ)的意思:指权势极大、地位崇高的地方或机构。
下作(xià zuò)的意思:形容言行低劣、卑鄙无耻。
心正(xīn zhèng)的意思:指人心纯正、思想正直,不偏不倚。
修身(xiū shēn)的意思:修身是指修养个人品德和道德,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修本(xiū běn)的意思:修正、修饰自己的言行、品德。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有后(yǒu hòu)的意思:有后指事物有了后代或有了继承人。
昭明(zhāo míng)的意思:明亮而清晰,显而易见
正心(zhèng xīn)的意思:指心地纯正,思想正直,不偏不倚。
致治(zhì zhì)的意思:指通过治理、调整等手段来解决问题,达到治理的目的。
作民(zuò mín)的意思:指人民、百姓。
这首诗是明朝皇帝朱厚熜在御经筵讲授《大学衍义》时有感而发的作品。全诗围绕“治国先治学”的主题展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首句“帝王所图治,务学当为先”点明了治国之道的起点在于学习,强调了知识与学问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接下来,“下作民之主,上乃承之天”两句,通过对比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以及君主与天命的联系,进一步阐述了君主作为人民的领导者,应当以学习为基础,承担起上承天命的责任。
“致治贵有本,本端化自平”指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根本,即通过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接着,“人君所学者,其序有后前”表明君主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一定的顺序,从内心修养开始,逐步深入。
“正心诚其意,志定必不迁”强调了内心正直和诚意的重要性,只有意志坚定,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不偏离正道。诗人认为,如果君主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吾志既能定,理道岂复颠”,即理性和道德的道路自然会清晰可见。
“身修本心正,家国治同然”进一步说明个人的修养与国家的治理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内心正直的人,其家庭和国家都能得到良好的治理。最后,“国治乃昭明,万邦斯协焉”表达了国家治理得当,就能使万国和谐共处的理想愿景。
“于变帝尧典,思齐文王篇”引用古代圣贤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明君的敬仰,并以此为榜样,希望自己的统治也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万国修身始,朕念方拳拳”则表明诗人决心以身作则,致力于提升自我修养,以此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体现了朱厚熜作为一位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君主,对于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