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夜 玩 月 怀 玉 霄 道 士 唐 /贯 休 光 异 磨 砻 出 ,轮 非 雕 斫 成 。今 宵 刚 道 别 ,举 世 勿 人 争 。征 妇 砧 添 怨 ,诗 人 哭 到 明 。惟 宜 华 顶 叟 ,笙 磬 有 馀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道别(dào bié)的意思:道别指分别、告别,表示离开或告别的意思。
雕斲(diāo zhuó)的意思:指精雕细刻、精心装饰。
今宵(jīn xiāo)的意思:指今晚、今夜,也表示时间短暂,转眼即逝。
举世(jǔ shì)的意思: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人所共知的。
磨砻(mó lóng)的意思:形容人勤奋努力,不怕辛苦。
笙磬(shēng qìng)的意思:指吹笙、敲磬,形容音乐之声悦耳动听。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征妇(zhēng fù)的意思:征妇是指古代战争时,军队征召妇女参军服役。
- 翻译
- 光芒经过磨砺显现出来,车轮并非雕刻而成。
今晚刚刚告别,世间无人再争夺。
远行妻子的捣衣声增添了哀怨,诗人哭泣直到天明。
只有华顶山的老人,他的笙磬声还余音袅袅。
- 注释
- 光异:不同的光芒。
磨砻:磨砺。
轮非:车轮并非。
雕斲:雕刻。
今宵:今晚。
刚道别:刚刚告别。
举世:世间。
勿人争:无人争夺。
征妇:远行的妻子。
砧添怨:捣衣声增添了哀怨。
诗人:诗人。
哭到明:哭泣直到天明。
惟宜:只适合。
华顶叟:华顶山的老人。
笙磬:笙和磬(古代乐器)。
馀声:余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明月皎洁的景象。开头“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斲成”两句,从宇宙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天地自然的造化,不是由人工雕琢而成,这里既是对月亮本身的描绘,也包含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无需人为修饰的赞赏。
接着“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夜晚与道士玉霄告别的情景,没有其他人参与,这种孤独感强化了月夜的寂寞和诗人的情感独白。
“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则转入具体情境,征妇在砧声中增添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诗人也随着夜的深沉而哀伤至明晨,这里通过征妇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秋夜月光下的忧郁氛围。
最后“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似乎只有在高远的华山之巅,或是古人用以祭祀的石制乐器笙磬中,才能找到与这月夜相应和的音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超凡脱俗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月光、人别离、征妇思念和诗人的哀伤等主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深邃宁静而又充满情感波动的画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三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农用八政甘作其谷。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新亭送别应令诗
凤吹临伊水,时驾出河梁。
野燎村田黑,江秋岸荻黄。
隔城闻上鼓,回舟隐去樯。
神襟爱远别,流睇极清漳。
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诗
一官从府役,五稔去京华。
遽逐春流返,归帆得望家。
天末静波浪,日际敛烟霞。
岸荠生寒叶,村梅落早花。
游鱼上急水,独鸟赴行楂。
目想平陵柏,心忆青门瓜。
曲陌背通垣,长墟抵狭斜。
善邻谈谷稼,故老述桑麻。
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
夫君日高兴,为乐坐骄奢。
室堕倾城佩,门交接幰车。
入塞长云雨,出国暂泥沙。
握手分歧路,临川何怨嗟。
应刘豫章别诗
清尘播峤岫,远□被修□。
□□□□代,高行乃厉天。
俗态揽明懋,散□□才贤。
裂□□□□,分□□尧甸。
于时秋永永,江汉起残烟。
猎猎风剪树,飒飒露伤莲。
霞出海中云,水发江上泉。
浸淫泉怀浦,泛滥云辞山。
洲渚一扬袂,殒意元气前。
愿效卷施草,春华冬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