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黄裳之手,名为《句》。通过“障塞应悬隔,崇墉谩太高。”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某种隔阂或障碍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障塞应悬隔”,这里的“障塞”可以理解为阻碍、隔阂,“悬隔”则意味着难以逾越的距离。这句话暗示了在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障碍,这些障碍使得沟通和理解变得困难重重。
“崇墉谩太高”,“崇墉”指的是高墙,“谩”在这里有徒然、空自的意思,“太高”则强调了高度。这句话是对那些徒有其表、实际上却无法真正连接人心的高墙的讽刺。它提醒我们,即使构筑得再高大的壁垒,也无法真正隔绝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隔阂问题,并对试图通过物质手段构建隔阂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呼吁人们打破心灵的壁垒,追求真正的沟通与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述怀
我爱白乐天,千载共称贤。
行年七十五,奄忽遂溘先。
我爱范忠宣,一代名德全。
年龄甫至此,亦复成弃捐。
二公虽已逝,四海至今传。
顾我百无事,幸及二公年。
今夏疾疢作,已分归黄泉。
偶然得无事,固荷天见怜。
但我有一语,恰欲与天言。
有生则有死,如行者言旋。
我是久行客,亦自应息肩。
念人处一世,动为世网缠。
开口罕欢笑,触绪多忧煎。
纵使至百岁,终困尘俗缘。
不如早瞑目,庶以全吾天。
是非与宠辱,总不到我前。
一心亦安静,却得返自然。
况我办归计,久已卜新阡。
贺新郎·其九九日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