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日 使 君 席 奉 饯 卫 中 丞 赴 长 水 唐 /岑 参 节 使 横 行 西 出 师 ,鸣 弓 擐 甲 羽 林 儿 。台 上 霜 风 凌 草 木 ,军 中 杀 气 傍 旌 旗 。预 知 汉 将 宣 威 日 ,正 是 胡 尘 欲 灭 时 。为 报 使 君 多 泛 菊 ,更 将 弦 管 醉 东 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出师(chū shī)的意思:指军队出发或学生离开师傅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泛菊(fàn jú)的意思:广泛地欣赏菊花。
汉将(hàn jiāng)的意思:指勇猛的将领,有时也用来形容英勇的士兵。
横行(héng xíng)的意思:指某种势力、行为或现象在某一领域内猖獗、肆意妄为。
胡尘(hú chén)的意思: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无拘无束,不拘小节的样子。
擐甲(huàn jiá)的意思:穿上战甲
节使(jié shǐ)的意思:指节俭、节约的行为,也可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霜风(shuāng fē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风。
弦管(xián guǎn)的意思:指琴弦和管乐器,比喻音乐演奏中的技巧或技艺。
宣威(xuān wēi)的意思:宣扬武力,显示威严
预知(yù zhī)的意思:预先知道或预测未来的事情。
羽林(yǔ lín)的意思:羽林指的是古代帝王的禁卫军队,也可以指代精锐部队或官方的警卫队伍。
正是(zhèng shì)的意思:表示正好、正当、恰恰是。
- 注释
- 节使:指节度使,唐代掌管地方军事、民政的官员。
横行:这里指大军纵横驰骋。
西出师:向西出兵征讨。
擐甲:穿上铠甲。
羽林儿:指羽林军,皇帝的禁卫军。
台上:指帅台或城楼。
霜风:寒冷的风。
凌:侵袭。
杀气:战争的肃杀气氛。
傍:靠近,伴随。
预知:事先知道。
汉将:指代唐朝将领,因唐朝自称汉朝后裔。
宣威:显示威力。
胡尘:借指胡人的侵略或战乱。
欲灭时:即将被消灭的时候。
为报:为了答谢。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太守。
泛菊:饮菊花酒,古人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
弦管:代指音乐。
醉东篱:在东边的篱笆下陶醉,典故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象征隐逸的闲适生活。
- 翻译
- 节度使率军西征威风凛凛,羽林军士挽弓披甲英姿飒爽。
帅台上的寒风掠过草木,军营里杀伐之气紧随战旗飘扬。
早已预知汉家将领宣扬威力的时刻,恰逢胡人侵略者的末日来临。
为了答谢太守的盛情,多饮菊花酒,更以音乐美酒在东篱下陶醉欢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节度使在严寒的早晨带领军队西行的情景。"鸣弓擐甲羽林儿"一句,通过对装备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和准备出征的气氛。而"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则营造了一种寒冷肃穆的战争氛围,传达了将士们严阵以待、气势汹涌的场景。
诗人通过"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表明了这次出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在预见到汉军将要展示其威力,而敌人的势力也正处于被消灭的关键时刻。最后两句"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则透露出诗人对使君的敬仰,以及在战争胜利后,希望能够以音乐和宴席来庆祝这场胜利。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宏大,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生活的壮阔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胜利的期待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