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山岩、竹林与溪流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雨后清新的气息。
"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幽深的山谷之中,岩石与竹木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这里的“束”字用得非常好,形象地表达了岩石间竹树的缠绕,而“交柯绿”则描绘了竹林之中枝叶的繁茂。
"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一句,诗人受到了来自林外的声音吸引,随后来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旁。这里的“声音”可能是小溪流水的声音,也可能是其他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等,而“遂来”表明了诗人对这自然之声的响应和追寻。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一句,是对雨后景象的描写。这里的“湿烟”指的是雨后的水汽,这些水汽在山谷中久久弥散,而“浅濑漂寒玉”则形象地描述了溪流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污浊。
"木杪见云生,前峰聊注目"一句,是诗人对景致的进一步描绘。“木杪见云生”中的“木杪”,指的是山中高大的树木,而“云生”则是这些树木顶端伸入云间的景象。而“前峰聊注目”表明了诗人的视线落在了前方的山峰上,似乎是在与这自然景致进行某种心灵上的交流。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溪流和雨后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