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屋(bǐ wū)的意思:形容房屋相连或临近。
不碍(bù ài)的意思:不妨碍、不阻碍、不影响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朝昏(cháo hūn)的意思:指白天和黑夜,昼夜更替,时间的变化。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冲寒(chōng hán)的意思:指为了抵御严寒而努力奋斗。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篱笆(lí bā)的意思:指在两地之间划定界限,限制人的行动。
马客(mǎ kè)的意思:指马车上的客人,比喻受人招待的客人。
樵侣(qiáo lǚ)的意思:指樵夫和渔父,比喻勤劳朴实的人。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系马(xì mǎ)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进行严密的监管或控制。
闲云(xián yún)的意思:指没有实际作用、无所事事的人或事物。
野鹤(yě hè)的意思:指自由自在、不拘束的人或事物。
逐逐(zhú zhú)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
竹根(zhú gēn)的意思:指事物根基坚固,不易动摇。
车马客(chē mǎ kè)的意思:指经常乘坐车马旅行的人,也用来形容经常奔波劳累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次造访白沙村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句“冲寒两度到柴门”,点明了诗人两次冒寒来访,表现了他对乡村的深情厚谊。接着,“三五儿童坐竹根”一句,通过孩童在竹根旁玩耍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质朴而生动的生活气息。
“门外垂杨堪系马”,描绘了村外垂柳依依,适合系马的情景,既体现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后,“田边比屋自成村”则进一步展示了村庄的布局,田地与房屋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篱笆不碍闲云入,樵侣时同野鹤浑”两句,通过篱笆、闲云、樵夫和野鹤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闲适自在的向往。
最后,“却笑去来车马客,他乡逐逐过朝昏”两句,诗人以反讽的口吻,对比自己与过往匆匆忙忙的车马客人,表达了对乡村生活慢节奏、远离尘嚣的赞美,以及对自身能够在此找到心灵归宿的庆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方式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祝英台近·绛河清
绛河清,丹阙晓。
云路烛龙照。
鹤发仙翁,笞凤下天眇。
莹然璞玉襟怀,层冰风表。
镇长住、人间三岛。
怎知道。
不用九转丹砂,灵椿自难老。
骥子麟儿、勋业付渠了。
已持红药开时,赤松游处,寿觞对、壶天倾倒。
挽吕东莱先生
盛德光华阀,高风动九垓。
群英倾斗仰,一旦骇山颓。
吾道无纲纽,熙朝乏鼎梅。
明招涵夜月,忍听晓猿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