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辩舌(biàn shé)的意思:指辩论争辩的口才和能力。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哆口(chǐ kǒu)的意思:指言辞不清楚,说话含糊不明。
尔来(ěr lái)的意思:自从那时以来;从那个时候开始。
发足(fā zú)的意思:迅速行动,不敢停留。
挂墙(guà qiáng)的意思:指人或物悬挂在墙上,比喻事情没有解决或处理不好,陷入困境。
接迹(jiē jì)的意思:接触痕迹,寻找线索
口辩(kǒu biàn)的意思:指言辞辩论、争辩口才出色。
老夫(lǎo fū)的意思:指年纪大的男性,多用于自称或自嘲。
陵阳(líng yáng)的意思:指心胸开阔,气度高远,不受小节拘束的品质。
马解(mǎ jiě)的意思:指马上解决问题,迅速解决困难。
年发(nián fā)的意思:年年都有收入,年年都有发财。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山房(shān fáng)的意思:山间的房屋,指隐居山中的住所。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升堂(shēng táng)的意思:指晋升到更高的地位或更高的级别。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同乡(tóng xiāng)的意思:同乡指的是同一个乡镇出生或者同一个地方的人。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晏坐(yàn zuò)的意思:指坐得安详、从容不迫的样子。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诸方(zhū fāng)的意思:各个方面、各方人士
左绵(zuǒ mián)的意思:指左顾右盼,忧心忡忡。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戏留圆首座元上人》。诗中描绘了老夫在菩提坊静坐,两位年轻僧人相继来访的情景。通过对话,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切与熟悉,以及对彼此家乡的共同记忆。诗中流露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僧侣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间的尊重。
诗的前两句“老夫晏坐菩提坊,二士接迹来升堂”描绘了场景,老僧人在菩提坊静坐,两位年轻的僧人随后来访,升入大殿。接着,“疏眉哆口辩舌张,问胡至此皆同乡”描述了两位年轻僧人的外貌特征和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问答得知他们来自同一地方,增进了彼此的亲近感。
后两句“少年发足参诸方,尔来马解高挂墙。资虽东川近陵阳,左绵稍远亦相望”进一步说明了两位僧人的背景,一位年轻僧人曾四处参访,而另一位则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如马匹解下)暂时停留在某个地方。尽管他们的起点不同,但都来自相近的地区,这种地域上的联系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最后,“不辞煼饭豉作汤,肯更十日留山房”表达了老僧人愿意为来访的年轻僧人提供食宿,甚至邀请他们多停留几天,体现了僧侣之间深厚的人情味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僧侣间的友情和相互理解,展现了古代僧侣生活中的温情一面,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中重视友情、尊重差异、追求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施司封福建提刑
命使得才臣,钦刑圣主仁。
铜苗休问发,田种去教亲。
白茗出溪上,红蕉连海滨。
轻车莫道远,诏意重生民。
送吴辩叔知巩县
言为西邑宰,本是洛阳人。
送驲往归魏,迎车来入秦。
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好学河阳政,栽花作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