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曾待制游两山三首·其一题育王山明月堂》
《和曾待制游两山三首·其一题育王山明月堂》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翰林碑立崔嵬上,待制诗题杳霭间。

人天八万四千塔,便合推为第一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待制(dài zhì)的意思:等待制作或制定。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翰林(hàn lín)的意思:指官员、文人的集合,也代表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群。

人天(rén tiān)的意思:指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表示人类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诗题(shī tí)的意思:指作为诗歌创作题目的内容或主题。

杳霭(yǎo ǎi)的意思:形容天空或远方的景色模糊、朦胧。

八万四千(bā wàn sì q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极其繁多。

翻译
翰林碑高耸在巍峨的山崖上,
御制诗篇题写在迷茫的云雾之间。
注释
翰林碑:指朝廷的翰林院所立的碑文。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待制:古代官职,此处指皇帝的近臣。
杳霭:形容云雾迷蒙。
人天:人间与天界,泛指极远的地方。
八万四千塔:佛教中形容数量极多的佛塔。
便合:理应,应当。
第一山:最高的山,这里比喻地位或声誉之最。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育王山上的明月堂,诗人陆游以翰林碑的雄伟和待制诗的深远意境来赞美此地。"崔嵬上"形象地写出碑的高度,"杳霭间"则暗示了诗题的深沉与意境之美。诗人进一步强调,这里的人天塔众多,多达八万四千座,认为育王山因之应被推为第一山,表达了对山景人文的极高评价。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育王山的壮观和文化积淀。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舞蛟石歌

赤水枯飞苍烟坼,寒涛迥绝阴厓劈。

蜿蜒盘旋拗馀怒,怅望青冥怨萝壁。

远势欲击三千里,掉尾含风海水滴。

云是饥蛟失其雌,孤雄求牝张两掖。

谁令豫且一困之,半袖掩抑当幽墀。

夷股横失将军斧,见梦犹传宫谕词。

以后往往光怪起,婆娑野老夜徙倚。

栏槛莲生面面鬼,伧夫狂走识者喜。

天教呵护属范郎,衣冠一拜从兹始。

清宛堂前宛有情,严霜瘦削孤烟棱。

藤阴袅袅姿萦碧,轻裾长袖回春晴。

有时风雨砉然作,恍惚玃扪来飞鸣。

夜半愁坐莽深虑,藓剥终恐成鳞去。

三千六百自有期,不与螣蛇借游雾。

应知旦夕惊雷霆,雌雄双合凌苍青。

(0)

登悠然阁怀南翁上官伯圭见和再次韵

悠然老子瀛洲客,骑鹤一去三千秋。

斯人可与酩酊醉,当时惜不逍遥游。

霓裳一曲广寒梦,弱水万里蓬莱舟。

公来何莫吾已老,西风落日登兹楼。

(0)

清明游徐公墓下

格磔山禽破晓云,青鞋裹湿上嶙峋。

清明寒食疏疏雨,柳絮梨花淡淡春。

庞老山中逢上冢,周家柏下见游人。

三生曾挂延陵剑,回首人间隔几尘。

(0)

残月

犹有余痕留碧落,一钩正照五更寒。

何曾残月输新月,不是征人不肯看。

(0)

夹竹桃

嵯岈便有凌云势,浓艳偏宜带雨看。

佳士美人兼管理,一枝斜倚碧阑干。

(0)

访友人不遇

一水抱孤岑,到来清我心。

渔竿挂高树,樵斧响空林。

山月斗然上,伊人不可寻。

只教幽径曲,坐听涌泉音。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