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薪连燧举,丛楚带林残。
野飨鲜仍割,军欢醴欲乾。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狩猎场景的壮丽与肃穆。开篇“古苑申城曲,鸣笳羽猎寒”,以“古苑”、“申城”、“鸣笳”、“羽猎”等词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寒风中吹响的号角声与猎人的羽箭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
接着,“京薪连燧举,丛楚带林残”两句,通过“京薪”(京城的柴薪)和“燧举”(点燃火把),以及“丛楚”(密林中的荆棘)和“林残”(树林的残影),生动地展现了狩猎时的环境特点,既有自然的野性之美,又蕴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野飨鲜仍割,军欢醴欲乾”则进一步描绘了狩猎后的场景。在野外的宴会上,新鲜的猎物被切割,士兵们欢庆,酒杯中的美酒即将见底,这既体现了狩猎成果的分享,也反映了军队的团结与喜悦。
最后,“柳营新卷甲,风急雪漫漫”以“柳营”(柳树环绕的营地)为背景,新卷的铠甲在风雪中显得格外醒目。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战场的严酷与紧张,也暗示了狩猎活动可能带来的挑战与风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狩猎活动的壮观场面,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黄金台下识行骖。
著朝衫。
宦情酣。
不料维扬,留住老曹参。
旧说长江千里外,今只在,小楼南。
金焦倒影碧潭潭。
送飞岚。
要奇探。
看取尊前,醉袖旋分柑。
一曲高歌春未老,官里事,且休谈。
见平蛮诗卷,都道是、胆包躯。
听细话平生,辞虽慷慨,气却舒徐。
春风忽然吹兴,正琼花时节别江都。
恨煞楼头双鹤,不能留住须臾。
轻烟细雨湿平芜。
一舸下东吴。
想柱杖寻梅,敲门看竹,多在西湖。
行装不须多办,把锦囊、分付小奚奴。
怕过孤山山下,一杯先酹林逋。
且云,素难题咏,山谷简齐但作小诗而已,在简齐余作且勿论,偶不及东坡长句,何耶。
因以乐府贺新郎见意不受铅朱污。
问娇黄、当初著甚,染成如许。
便做采从真蜡国,特地朝匀暮注。
也无此、宫妆风度。
长记方壶春半贮,只萧然、尽慰人情苦。
谁更望、暗香吐。
为渠细检梅花谱。
以芳声与梅相近,故梅名汝。
底是石湖堪怪处,说道涪翁曾赋。
还忘却、东坡佳句。
从被二仙题评了,到而今、傲然吟诗似。
吾试与,下斯语。
西严词六十九首,间以四库珍本西严集校订
二年重九,算都向、江北江南虚度。
鸿雁来时秋最好,底用千愁万绪。
九朵青山,几尖白塔,何限登临处。
今朝乘兴,也和诗客凝伫。
正是雨洗芙蓉,风翻野菊,霜染江枫树。
一片天开图画里,留著天然佳句。
收拾方来,安排未定,试问云间路。
三杯才尽,笔头疑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