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禅斋》
《禅斋》全文
宋 / 张方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昔年曾见琅邪老,为说楞伽上乘

顿悟红炉一点雪,忽惊闇室百千灯。

便超十地犹尘影,更透三关葛藤

不住无为自在,打除都尽即南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千(bǎi q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目繁多。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顿悟(dùn wù)的意思:指突然间明白了事理,豁然开朗,获得了深刻的领悟。

葛藤(gé téng)的意思:比喻事物纷乱、错综复杂,难以解开。

红炉(hóng lú)的意思:指火烧得红红的炉子,比喻炼狱般的痛苦和折磨。

琅邪(láng yá)的意思:指音乐声、歌声等悦耳动听的声音。

楞伽(léng jiā)的意思:指人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南能(nán néng)的意思:指人的能力或才智非常出色。

三关(sān guān)的意思:指三个关卡或难关,也可指三个重要的考验或挑战。

上乘(shàng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的品质或水平达到了最好的程度。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最上乘(zuì shàng chéng)的意思:指最高级别、最优秀的品质或境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的《禅斋》,以禅宗思想为背景,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修行境界。

首联“昔年曾见琅邪老,为说楞伽最上乘”,通过回忆与琅邪老者的对话,引出楞伽经中最高深的教义,暗示了禅修的高远目标和深邃智慧。

颔联“顿悟红炉一点雪,忽惊闇室百千灯”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顿悟的瞬间比作红炉中的一点雪花,瞬间照亮了原本黑暗的内心世界,如同百千盏灯火同时点亮,形象地描绘了从无知到觉醒的过程,以及顿悟带来的光明与喜悦。

颈联“便超十地犹尘影,更透三关转葛藤”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层次与难度。超脱于十地菩萨的境界,但仍然如尘埃般微不足道;穿越三关,却依然要面对修行路上的种种困扰与挑战,表达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不凡。

尾联“不住无为方自在,打除都尽即南能”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的——在无为的状态下自由自在,彻底去除杂念与执着,达到南能大师所倡导的境界。这不仅是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从迷惑到觉醒、从困难到超越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体悟和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张方平
朝代:宋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上声·其一

木叶自欲黄,不待西风作。

闻郎歌上声,曲终泪已落。

(0)

万伯修东巡歌八首·其三

亲提精甲到平襄,汛扫鲸鲵百丈强。

莫诧伏波年尚少,大标铜柱在扶桑。

(0)

东园四时词·其三秋

朝来檐树著新霜,小玉银筝抱雁行。

红蓼碧芦秋十里,不知亭榭在潇湘。

(0)

赠霓裳十二首·其二

一枝明艳照窗纱,曾事仙人萼绿华。

唱彻山香蓬岛上,瑶池千树尽飞花。

(0)

滕观察先生招游湖上藩臬诸公咸集命余赋诗

弱水盈盈一望中,群仙环佩起天风。

青霄尽敛浮云色,紫气遥临大海东。

(0)

再别惟寅十绝句·其八

玉河流水暮潺潺,行李西风出乱山。

一路相思秋色里,孤云何处秣陵关。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