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思(bié sī)的意思:指放下思虑,不再烦恼或忧虑
冰霜(bīng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也用来比喻严寒的态度或态度冷漠。
伯乐(bó lè)的意思:指能识别人才的人。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荆榛(jīng zhēn)的意思:指荒芜荆棘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环境或情况。
骊山(lí shān)的意思:骊山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也用来比喻高大、峻峭的山峰。
力尽(lì jìn)的意思:力量消耗殆尽,无法继续努力。
岭头(lǐ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或山脉的起点。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暮景(mù jǐng)的意思:指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色,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落的景象。
沙苑(shā yuàn)的意思:指独立、孤立无援的处境。
月夜(yuè y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和夜色,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支公(zhī gōng)的意思:指出使人明白事理的人或事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函可对于购买老马的感慨与思考。首句“骊山沙苑总荆榛”以骊山和沙苑的荒芜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沧桑之感,暗示了老马所处环境的艰苦。接着,“暮景翻怜塞草新”一句转折,将目光转向了生机勃勃的边塞草木,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屈的赞美。
“梦怯吹笳明月夜,别思啼鸟绿杨津”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明月、笳声、啼鸟、绿杨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明月之夜的笳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而绿杨津畔的啼鸟,则是别离之思的象征。
“身羸似学支公病,价贱还因伯乐贫”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自嘲与反思。他将自己比作学佛的支遁(支公),身体虚弱,同时也暗指自己如同伯乐般识马却因价格低廉而陷入贫困。这两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
最后,“几载冰霜愁力尽,何时重踏岭头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希望的期待与憧憬。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仍然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再次踏上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旅程。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老马的购买与使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