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祐六年夏自阳翟之睢阳迓翰林苏公自杞放舟至宋》
《元祐六年夏自阳翟之睢阳迓翰林苏公自杞放舟至宋》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发轫嵩麓背烟岩,解维水程二三

杞邦想见风烈,许邑自知子男

天地怀真过计文献不足良可惭。

放舟适未觏君子白头终期江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放舟(fàng zhōu)的意思:比喻放手让自然发展,不加干涉或阻碍。

风烈(fēng liè)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声势浩大。

过计(guò jì)的意思:过度计较,小题大做,过于计较琐碎的事情。

怀真(huái zhēn)的意思:怀真指一个人内心深处有真诚、真心实意的感受和表达,不做作、不虚伪。

江潭(jiāng tán)的意思:指江河湖泊的水面。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的地方。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水程(shuǐ chéng)的意思:水程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水流的远近、长短。也用来比喻事情的进展、发展的程度。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文献(wén xiàn)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文书等,也泛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忧怀(yōu huái)的意思:忧愁、担忧

终期(zhōng qī)的意思:指最后的阶段,最终的时期。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子男(zǐ nán)的意思:指儿子和男人,也用来形容男性子女。

翻译
从嵩山麓出发背对着烟雾缭绕的岩石,解开缆绳继续水上行程还有两三个阶段。
想起杞国那里的古老风气和刚烈精神,许地的人们深知自己是忠诚的儿子。
对天地间的忧虑或许太过深重,文献资料的匮乏实在令人惭愧。
乘船出行,希望能遇见高尚的君子,即使白头也期待在江边度过余生。
注释
发轫:开始。
嵩麓:嵩山脚下。
背烟岩:背对着烟雾缭绕的岩石。
解维:解开缆绳。
水程:水上行程。
仍二三:还有两三个阶段。
杞邦:杞国。
旧风烈:古老风气和刚烈精神。
许邑:许地。
诚子男:忠诚的儿子。
天地忧怀:对天地的忧虑。
过计:过分深重。
文献不足:文献资料匮乏。
良可惭:实在令人惭愧。
放舟:乘船出行。
觏君子:遇见高尚的君子。
白头:白发苍苍。
江潭:江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李廌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古人风节的怀念和自我修养的坚持。

“发轫嵩麓背烟岩,解维水程仍二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行进中的景象,"轫"是车辕的意思,"嵩麓"指的是嵩山和麓山,这里用来形容车辆在山路上行驶的艰难。"背烟岩"则是一种诗意化的地理描述,表明车队经过的地方有如烟雾缭绕的山岩。"解维水程仍二三"可能是在说行进过程中遇到了河流,并且用了两到三次的时间来渡过。

“杞邦想见旧风烈,许邑自知诚子男。”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美德的向往和自己品格上的自信。"杞邦"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或者时代,而"旧风烈"则是对过去某种高尚情操或气节的怀念。"许邑"应该是一个地名,"自知诚子男"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天地忧怀真过计,文献不足良可惭。”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记载和个人行为的反思。"天地忧怀"可能是比喻,用来形容广大无边的情感或责任,"真过计"则是在计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真正符合道德标准。"文献不足"表达了对历史记录不够完善的遗憾,"良可惭"则是诗人对于个人行为和历史记载之间差距的自责。

“放舟适未觏君子,白头终期老江潭。”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愿望。"放舟"意味着解开船缆,准备出发,而"适未觏君子"可能是在寻找或期待遇到高尚的人物。"白头终期老江潭"则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自然中安度晚年,成为一位长寿且心灵宁静的隐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风格和个人品德的反思,以及对历史记载的不足之处的自责,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秋怀 十一

庭前碧梧树,上有幽栖禽。
养成五彩雏,鸣动黄钟音。
拟之箫韶间,叶彼圣贤心。
夫何失其所,委置荆杞林?

(0)

山中杂兴 其四

拄杖听鸣鸠,青山树色稠。
雨寒云不起,沙乱水交流。
对景堪垂涕,无为亦动愁。
疲民正无奈,谁解为君筹?

(0)

舟中杂纪 其六

秋茂喜禾壮,官河带野桥。
水光欺日白,寒气得风饶。
觅火邻船并,沽醪市店遥。
传闻征税急,不忍见渔樵。

(0)

春晚客怀 其一

春事已过半,客怀何怅然?
鸟啼云外树,花落雨余田。
沽酒不成醉,解衣徒自怜。
五湖烟水远,未得问归船。

(0)

山中杂兴 其七

短策闲寻句,长歌独倚楼。
野云迷客思,花雨乱春愁。
论事思王猛,看书忆马周。
老吾吾道在,一一付沧洲。

(0)

舟中杂纪 其五

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屝。
野鸟行行下,渔舟两两归。
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