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此境界,窃谓佛见欺。
《感怀·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感怀(其三)》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深沉的哲思和对人生、佛教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首句“我佛有至言,烦恼即菩提”,引用佛教教义,指出佛陀的至高言论,认为烦恼与觉悟(菩提)是同一过程的两面,暗示了通过面对并克服烦恼,人可以达到精神上的觉醒与解脱。
接着,“我非此境界,窃谓佛见欺”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教义的疑惑与质疑。他自认并未达到佛陀所言的境界,怀疑佛陀可能对世人有所误导,流露出对传统信仰的反思与批判。
“颇疑顽钝者,受用佛与齐”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某些人盲目信奉佛教,却未能真正理解其深意的批评。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只是表面的接受,而应深入理解其内涵。
最后,“愿得安心方,期不到死迷”表达了诗人寻求内心平静与真知的愿望,希望在生前就能找到心灵的归宿,避免死后仍处于迷惑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佛教教义与个人体验之间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宗教与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真理追求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少述雪中见寄
坐看和气变农愁,三白前占岁大收。
未及劝耕巡属县,不妨酾酒望高楼。
剡中人远空相忆,韩子诗成枉见投。
正欲与君论出处,扁舟何日肯东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