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怀·其三》
《感怀·其三》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古风

我佛有至言烦恼菩提

我非此境界,窃谓佛见欺。

颇疑顽钝者,受用佛与齐。

愿得安心方,期不到死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安心(ān xīn)的意思:心情平静、放心、不担心。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境界(jìng jiè)的意思:境界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水平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受用(shòu yong)的意思:得到好处或满足感受,享受到实际的利益或帮助。

顽钝(wán dùn)的意思:指思维迟钝,不灵活,反应迟缓。

至言(zhì yán)的意思:最有智慧和价值的话语或言论。

鉴赏

这首诗《感怀(其三)》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深沉的哲思和对人生、佛教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首句“我佛有至言,烦恼即菩提”,引用佛教教义,指出佛陀的至高言论,认为烦恼与觉悟(菩提)是同一过程的两面,暗示了通过面对并克服烦恼,人可以达到精神上的觉醒与解脱。

接着,“我非此境界,窃谓佛见欺”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教义的疑惑与质疑。他自认并未达到佛陀所言的境界,怀疑佛陀可能对世人有所误导,流露出对传统信仰的反思与批判。

“颇疑顽钝者,受用佛与齐”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某些人盲目信奉佛教,却未能真正理解其深意的批评。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只是表面的接受,而应深入理解其内涵。

最后,“愿得安心方,期不到死迷”表达了诗人寻求内心平静与真知的愿望,希望在生前就能找到心灵的归宿,避免死后仍处于迷惑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佛教教义与个人体验之间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宗教与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真理追求的渴望。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汴河赠审言

黄流千里从天来,中贯帝居萦斗魁。

与君共宣圣主德,馀波渐暨东南垓。

(0)

七言将至瀛州从事张祥寄诗和答

驿骑驱驰万里身,锦貂浑欲变缁尘。

平生未识行边地,今日初欣遇故人。

洗眼已惊双鲤至,相看应讶二毛新。

羡君独得从军乐,三岁高阳幕里宾。

(0)

次韵和少述雪中见寄

坐看和气变农愁,三白前占岁大收。

未及劝耕巡属县,不妨酾酒望高楼。

剡中人远空相忆,韩子诗成枉见投。

正欲与君论出处,扁舟何日肯东浮。

(0)

七言和吴冲卿省舍观苏才翁题壁

空堂老壁隃尘昏,苏子之迹世所珍。

龙虎变化生风云,拿石攫木力万钧。

斯人豪奇迈伦群,平生慷慨半道沦。

高辞壮论胡不存,惜哉独以技艺闻。

(0)

五言王景彝省舍孤竹

濯濯青玉竿,矫矫孤云姿。

潜根失其托,憔悴非故时。

主人幸加怜,曷不徙所宜。

岁寒风霜节,无愧君子知。

(0)

湖当荆楚百川会,江自岷峨万里山。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