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乌岂是娇歌日,衰草全非袨服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走(běi zǒu)的意思:向北方走,表示离开或远离某个地方或人。
蚕食(cán shí)的意思:逐渐侵蚀、侵占。
鹅城(é chéng)的意思:指城市墙壁高而宽,如同鹅一样肥胖壮大。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邯郸(hán dān)的意思:指虚妄的梦想或幻想,也可以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或理想。
六国(liù guó)的意思:指战国时期的六个诸侯国,也用来形容众多国家或势力并存的局面。
马服(mǎ fú)的意思:指马上服侍,形容快速、即刻的服侍。
衰草(shuāi cǎo)的意思:指衰弱无力的人或事物。
一上(yī shàng)的意思:指一出现、刚一上来的意思。
游客(yóu kè)的意思:指到别的地方去游玩的人。
浊河(zhuó hé)的意思:指水流浑浊、不清澈。
邯郸道(hán dān dào)的意思:指言辞隐晦、言不由衷的道理或言辞不明的方法。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丛台上远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磁州北走邯郸道”,点明了地点,磁州与邯郸,皆为古代燕赵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诗人自北而南,行走在连接两地的道路上,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
“一上高台万里思”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登上高台,思绪万千,仿佛能跨越万里的距离,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种情感的强烈与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厚兴趣和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
接下来的“马服山从低树见,葛鹅城为浊河移”,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象。马服山在低矮的树木间若隐若现,葛鹅城则因河流的变迁而位置改变。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也暗示了人事的无常与历史的流转。
“啼乌岂是娇歌日,衰草全非袨服时”,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乌鸦的啼叫并非昔日的欢歌,衰败的草木不再鲜艳如昔。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六国不知蚕食易,西来游客最堪疑”,将视角转向历史,提到了战国时期的六国。这里暗含了对历史的反思,指出六国虽曾强盛一时,却未能意识到内部矛盾的严重性,最终被蚕食瓦解。同时,诗人也借“西来游客”之口,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与疑问。
整首诗以丛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山中苦寒歌
深山苦寒弗可居,门前积雪三尺馀。
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
道人冻卧山之麓,暮爇松明煮溪绿。
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
征西将军持短兵,驰马夜渡黄河冰。
关东诸将面欲裂,严光独钓桐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