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 注释
- 有兽:一只野兽。
维狸兮:像狐狸一样。
我梦得之:我梦到了它。
其身孔明兮:它的身体非常明亮。
而头不知:但头部却看不清楚。
吉凶何为兮:是吉祥还是凶险呢。
觉坐而思:醒来后坐着思考。
巫咸上天兮:巫咸升天去寻求答案。
识者其谁:谁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
- 翻译
- 梦见了一只狐狸模样的野兽啊,
它身体明亮,但头部却隐藏不露。
- 鉴赏
这段中国古诗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琴操十首》中的第十首,名为《残形操》。诗中描绘了一种神奇而又有些许迷茫的情境。
“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 这两句开篇便引人入胜,通过“我”字亲切表达了对梦境中的异兽——狸的感受。这里的“狸”,传说中是一种通灵的动物,它的出现常与吉凶相连。
“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神秘生物,身体透明而头部却不清楚。这既象征着梦境的朦胧,也反映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和好奇心态。
接下来的“吉凶何为兮,觉坐而思。”表达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对于梦中的兽是否预示着吉祥或是不祥产生的困惑与思考。这种心理活动丰富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显示出古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件背后含义的探究。
最后,“巫咸上天兮,识者其谁。” 这两句则是对梦境中异兽之事向神灵或高明者请教,寻求解答。这里的“巫咸”,即是古代祭祀时呼唤神灵的仪式,而“识者”则是指那些懂得天地间奥秘的人。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梦境深层意义的探索,也体现了他对于知识、智慧和宇宙秩序的一种敬畏之心。
总体来说,这段古诗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交织,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界及超自然力量的尊崇与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谢仆射混
环洲穷窈窕,绝壑探清整。
驾言命巾车,退食出兰省。
素心契九秋,目与天水永。
黄华发幽崖,绿柯荫高岭。
俯仰得所欣,西峰衔落景。
偃憩御閒轩,凉蟾悬夜静。
曾是耽寥寂,所好性各秉。
折麻寄知音,聊以当歌郢。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二左记室思
昔闻东陵侯,种瓜隐青门。
全身复全名,翘景驰神魂。
博望奉明诏,西去穷河源。
天马大宛来,凿空最蒙恩。
桑梓或匪重,金紫或匪尊。
天机薄者流,颇复艳朱轩。
客卿西上书,季子北陈言。
聂政暴韩市,田光刎都门。
长啸非我徒,永言乐丘园。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三魏文帝曹丕
载携文墨友,言游芙蓉池。
琳塘度锦飙,其芳左右披。
丛木亦乔枝,高山亦峻崖。
渌波回转间,中有行舟随。
共与为豪游,何必相参差。
行乐贵及时,秉烛休辞疲。
不见彼驹隙,已过安可为。
毕景漾川阴,明月复出林。
讵云效长夜,聊用欢同心。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