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孟子.尽心知性》
《孟子.尽心知性》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心具良知性根若非穷理亦能昏。

心须物格无馀蕴,藩蔽开除本体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体(běn tǐ)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实质或根本。

藩蔽(fān bì)的意思:指做官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而设立种种障碍,限制他人的发展。

开除(kāi chú)的意思:解除职务或学籍,使某人不再担任某职或不再是某个组织的成员。

良知(liáng zhī)的意思:指人内心的良善、正直的道德心。

穷理(qióng lǐ)的意思:指理由贫穷所致,形容思维狭窄、见识浅薄。

若非(ruò fēi)的意思:如果不是;要不是

物格(wù gé)的意思:物品摆放整齐,有条不紊。

性根(xìng g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本性、根本性格。

翻译
内心深处有善良的本性根基,如果不是深入探究道理也可能变得模糊不清。
心灵必须与外物彻底交融,没有多余的思绪,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注释
心具:内心拥有。
良知:善良的本性。
所性根:本质根基。
若非:如果不是。
穷理:深入探究道理。
亦能昏:也可能变得模糊不清。
心须:心灵必须。
物格:与外物彻底交融。
无馀蕴:没有多余的思绪。
藩蔽:遮蔽或障碍。
开除:去除。
本体:事物的本质。
存: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对于《孟子·尽心章》中"尽心知性"思想的阐述。首句"心具良知所性根"强调了人的内心深处具备着善良的本性和天性的根本,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质。"若非穷理亦能昏"则指出,如果没有深入探究事物的道理,人的良知也可能被蒙蔽而变得混沌不明。

接下来的"心须物格无馀蕴"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实践和思考,使心灵与外物相互契合,去除杂念和偏见,达到心无旁骛的境地。"藩蔽开除本体存"则是说,只有消除那些遮蔽真相的障碍,人的本性(即天理或良知)才能显现出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儒家的修养之道,提倡通过穷究事物本质,以达到内心的澄明和对天性的认知。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五首·其五

良辰乐事古难同,绣茧朱丝奉两宫。

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

(0)

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

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

采杞聊自诳,食菊不敢馀。

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

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

梦饮本来空,真饱竟亦虚。

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

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0)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其六蝎虎

跂跂有足蛇,脉脉无角龙。

为虎君勿笑,食尽虿尾虫。

(0)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潭·其五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0)

秋夜有感·其二

楼上几当当,残更引漏长。

月明山树湿,露下药苗香。

朝野衣冠异,郊原故物伤。

平生三径草,此夕更苍凉。

(0)

次韵颍叟弟耕堂杂兴六首·其四

莫怪庞公不入城,都缘无事可牵萦。

客来遇酒饮何害,客去投床梦亦清。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