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场未捷宁妨学,史限虽严不废诗。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示 子 聿 宋 /陆 游 儒 林 早 岁 窃 虚 名 ,白 首 何 曾 负 短 檠 。堪 叹 一 衰 今 至 此 ,梦 回 闻 汝 读 书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钵袋(bō dài)的意思:指人有才华却无机会施展,形容人才埋没或无用武之地。
长镵(cháng chán)的意思:指人心思长远,不为眼前小利所动。
朝饥(cháo jī)的意思:形容早晨饥饿的状态。
分夜(fēn yè)的意思:分离夜晚,指亲人分别或离别。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名场(míng chǎng)的意思:指名声显赫的地方或场所。
吾家(wú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
小窗(xiǎo chuāng)的意思:指窄小的视野或有限的见识。
幸有(xìng yǒu)的意思:幸运地拥有
夜课(yè kè)的意思:夜晚上的课程或学习活动
隐茅(yǐn máo)的意思:隐居在茅草之中
愚直(yú zhí)的意思:指人愚笨而直率,不善于隐藏真情实感,不懂世故。
雨暗(yǔ àn)的意思:指雨天阴沉暗淡,形容天空阴云密布,没有阳光。
传钵袋(chuán bō dài)的意思:指把东西传递给下一个人,比喻将事情交给他人处理。
大耳儿(dà ěr ér)的意思:指耳朵大,形容人的耳朵很大。
- 注释
- 故山:故乡的山。
茅茨:简陋的草屋。
大耳儿:指有智慧或特别的孩子。
雨暗:雨夜昏暗。
小窗:小窗户。
夜课:夜间的学习。
长镵:长柄农具。
名场:科举考试。
宁妨:不妨碍。
史限:史书研究。
诗:诗歌创作。
传钵袋:传承学问。
愚直:诚实正直。
明时:光明的时代。
- 翻译
- 故乡的山中谁陪伴着简陋的草屋,幸好家中有个大耳朵的儿子。
雨夜昏暗,我们在小窗口分读功课,雪天早晨,一起饿着肚子握着长柄农具劳作。
即使在科举考试未成功的日子里,也不妨碍学习,尽管史书研究严格,诗歌创作并未停止。
在我死后,你应该传承我的学问,努力保持诚实正直,以回报这个光明的时代。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子聿》,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首句“故山谁伴隐茅茨”描绘了诗人独自隐居的场景,暗示儿子是他唯一的陪伴。次句“幸有吾家大耳儿”则以亲切的口吻夸赞儿子,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依靠。
第三句“雨暗小窗分夜课”,写出了父子在夜晚一起学习的情景,即使窗外风雨交加,他们仍坚持学业。第四句“雪迷长镵共朝饥”进一步展现他们的艰辛生活,即使在饥饿中,也能共度困苦,一起劳作。
第五、六句“名场未捷宁妨学,史限虽严不废诗”鼓励儿子,即使面临科举的压力,也不应放弃学习,诗歌是他们精神上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儿子文学素养的重视。
最后两句“我死汝应传钵袋,勉持愚直报明时”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期许,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精神,保持正直,为国家的清明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父爱与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任月山少监职贡图引
好风东来快雨俱,夫须亭观《职贡图》。
厥酋高鼻深目胡,冠插翟尾服绣襦。
革带鞮鞻貂襜褕,左女执盏右执壶。
手容恭如下大夫,酋妻髻椎将湛卢。
五采杂佩相萦纡,转顾飞虎飞龙旟。
锼耳者殿帕首驱,璎珞袒跣两侏儒。
一檠木难珊瑚株,一戴玉琢狻猊炉。
神獒髬髵状乳貙,复谁牵之鬈发须。
最后峨弁饰宝珠,若将入朝谨进趋。
秃奚踉蹡亦在途,锦膊骢带汗血驹。
尊贵卑贱各尔殊,经营意匠穷锱铢。
唐称二阎道元吴,今也少监称京都。
少监材抱岂画史,禹迹曾为帝亲理。
河伯川后备任使,无支祈氏甘胥靡。
大德延祐贞观比,辇陆航海填筐篚。
鸟言夷面远能迩,少监临古不无以。
赵公商公暨高李,颉颃霄汉嗟已矣?
霱云曙开俨斧扆,包茅不入颡谁泚?
周编大书王会礼。
安得臣臣奉天纪,陋儒作歌歌正始。
《任月山少监职贡图引》【元·王逢】好风东来快雨俱,夫须亭观《职贡图》。厥酋高鼻深目胡,冠插翟尾服绣襦。革带鞮鞻貂襜褕,左女执盏右执壶。手容恭如下大夫,酋妻髻椎将湛卢。五采杂佩相萦纡,转顾飞虎飞龙旟。锼耳者殿帕首驱,璎珞袒跣两侏儒。一檠木难珊瑚株,一戴玉琢狻猊炉。神獒髬髵状乳貙,复谁牵之鬈发须。最后峨弁饰宝珠,若将入朝谨进趋。秃奚踉蹡亦在途,锦膊骢带汗血驹。尊贵卑贱各尔殊,经营意匠穷锱铢。唐称二阎道元吴,今也少监称京都。少监材抱岂画史,禹迹曾为帝亲理。河伯川后备任使,无支祈氏甘胥靡。大德延祐贞观比,辇陆航海填筐篚。鸟言夷面远能迩,少监临古不无以。赵公商公暨高李,颉颃霄汉嗟已矣?霱云曙开俨斧扆,包茅不入颡谁泚?周编大书王会礼。安得臣臣奉天纪,陋儒作歌歌正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7367c68ee7b6788585.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