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戊 子 正 旦 宋 /苏 辙 百 岁 行 来 已 七 分 ,筋 骸 转 觉 不 如 人 。法 传 心 地 初 投 种 ,雨 过 花 开 不 待 春 。识 路 一 时 如 有 得 ,到 家 诸 事 本 非 新 。旧 陈 刍 狗 今 无 用 ,付 与 时 人 藉 两 轮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岁(bǎi suì)的意思:形容人长寿,活到一百岁。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陈刍(chén chú)的意思:指陈旧的草木,比喻过时、陈腐的言论或观点。
刍狗(chú gǒu)的意思:比喻人品恶劣,道德败坏。
传心(chuán xīn)的意思:通过默契或非言语的方式传递思想、情感或信息。
到家(dào jiā)的意思:达到最高水平或程度,完全掌握
付与(fù yǔ)的意思:将某种权力、责任、任务等交给他人。
筋骸(jīn hái)的意思:指人的身体骨骼和肌肉,也用来形容人的身体健壮有力。
两轮(liǎng lú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或两个方面。
事本(shì běn)的意思:指事实的真相或实情。
时人(shí rén)的意思:指当时的人们,也可指现代人。
无用(wú yòng)的意思:没有用处,没有价值,无效
心地(xīn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品性、道德或善恶本质。
行来(xíng lái)的意思:行动起来,开始行动。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有得(yǒu de)的意思:有所收获,有所得到。
与时(yǔ shí)的意思:与时俱进意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和适应。
诸事(zhū shì)的意思:指各种事情、事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在戊子年正月初一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内心修炼的追求。首句“百岁行来已七分”描绘了诗人步入老年,感叹岁月匆匆;“筋骸转觉不如人”则流露出身体机能衰退的无奈。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哀叹,而是将注意力转向精神层面,“法传心地初投种”,意味着他致力于内心修行,如同播种希望,期待开花结果。“雨过花开不待春”运用自然景象,比喻修行者在自我磨砺后自然显现智慧,无需外在环境的催生。
“识路一时如有得”表达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洞察力有所提升,仿佛领悟到了某种真谛。“到家诸事本非新”进一步强调,即使面对日常琐事,诗人也能以平常心看待,不觉得新鲜或突兀。最后两句“旧陈刍狗今无用,付与时人藉两轮”借用典故,将过去的自己比作废弃的草人,表示不再执着于过往,愿意将经验和智慧传承给后人,就像车轮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辙在老年时的豁达与智慧,寓含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后辈的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和赵莲澳提举遣怀
耳目肺肠,不由我乎,更由乎谁。
也不必君平,不消詹尹,不疑何卜,不卜何疑。
三径归来,一时有见,岂为黄初与义熙。
天下事,但行其可,自合乎宜。大哉用易乘时。
纵乌喙那能食子皮。
叹失若塞翁,失为得本,赢如刘毅,赢乃输基。
大黠小痴,有馀不足,谁必彭殇早与迟。
眼前物,纵铜山金屋,一瞑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