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桐深灶下,埋剑古狱间。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称为(chēng wéi)的意思:被给予某种名称或称号。
爨桐(cuàn tóng)的意思:指家庭和睦、团结和谐。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愤气(fèn qì)的意思:愤怒和气愤的情绪。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偶然(ǒu rán)的意思:偶然指的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事情。
旁人(páng rén)的意思: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也指旁观者或外人。
闻知(wén zhī)的意思:得知、听说
怨声(yuàn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怨恨、不满的声音四处传播。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诗《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爨桐”与“埋剑”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深刻理解。
首句“爨桐深灶下”,以“爨桐”比喻被埋没的才能或才华,形象地描绘了人才在深藏不露的状态下,如同桐木一般,未得施展。接着“埋剑古狱间”进一步深化这一意象,将才华比作宝剑,被埋于古狱之中,暗示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境遇。
“怨声动旁人,愤气凌彼天”两句,直接抒发了对这种不公命运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怨声不仅触动了周围的人,更是冲破云霄,直指苍穹,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激昂与强烈。
“当时颇见旌,后世称为贤”则转而探讨历史评价的问题,指出尽管在当时可能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表彰,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人却能公正地评价其价值,将其视为贤者。这既是对历史公正性的肯定,也暗含了对现实不公的一种讽刺。
最后,“自古闻知音,此事或偶然”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在古代,即便有才华横溢之人,也往往难以遇到真正能够欣赏和理解其才华的知音,这种遭遇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现实社会中知音难觅现象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爨桐”与“埋剑”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典故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对知音难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不公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