楯墨应圜熟,兜烽报永閒。
忆君他夕恨,遥向陇云间。
鬓斑(bìn bān)的意思:指鬓角上出现的白发,比喻年老。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雠书(chóu shū)的意思:形容争端激烈,敌对矛盾激化的情况。
淮服(huái fú)的意思:指服从、归顺。
聚米(jù mǐ)的意思:聚米意为聚集稻米,比喻积累财富或资源。
论兵(lùn bīng)的意思:指以武力或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或争端。
盘马(pán mǎ)的意思:盘马指的是马匹在奔跑时突然停下来,像是盘旋在原地一样。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动迅速而灵活。
秦关(qín guān)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边境,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处境。
于役(yú yì)的意思:指被征募或被征召去从军或服役。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征戍(zhēng shù)的意思:指征兵入伍,出征边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人的生活和情感历程。开篇“于役三年远,论兵两鬓斑”表明诗人已久处边疆戍守之地,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洗礼,头发也因此而斑白。这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战事的痕迹。"不辞征戍苦,要作破羌还"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事的渴望,即使面临艰苦的戍守生活也无所畏惧,只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期待能够取得对羌人的胜利。
接着,“楯墨应圜熟,兜烽报永閒”诗人通过对军事器械和边关烽烟的描绘,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和边疆的险恶。"浮舠背淮服,盘马入秦关"则是诗人转战秦地的景象,表现出行军作战的艰辛和壮阔。
“遂阁雠书笔,仍馀聚米山”中,“遂阁”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而“雠书笔”则是对边关生活中的文墨之乐的一种描绘。"仍馀聚米山"则可能暗示了战争结束后的收获和平静。
最后,“忆君他夕恨,遥向陇云间”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他夕恨”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亲人无法相见的无奈。"遥向陇云间"则是诗人心怀家国,望眼欲穿地想象着家乡的模样。
整首诗以边塞之战为背景,通过对战争、生活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军人的忠诚、坚韧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中景物交织,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深情的边塞诗。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