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翻湘渚雪,稍送洞庭春。
勿教频采斸,待看拂云身。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拂云(fú yún)的意思:拂云是指轻轻触摸云彩,比喻能力高超或者成就非凡。
攻苦(gōng kǔ)的意思:用心努力攻克困难,克服艰苦条件,取得成功。
久客(jiǔ kè)的意思:指长时间居住在外地的客人或长期留在某个地方的人。
露香(lù xiāng)的意思:指人或物散发出的香气,也可以指人或物显露出的美好品质或才能。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洞庭春(dòng tíng chūn)的意思:洞庭春是指洞庭湖春季的美景,也用来比喻美好的春天。
这首《冬笋》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对冬笋生长环境和特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久客谙攻苦”,开篇即以“久客”二字点出冬笋生长环境的艰苦,暗示其在恶劣条件下仍能顽强生长的坚韧精神。“谙”字则强调了冬笋对于这种环境的适应与熟悉,体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时荒罢茹新”,进一步描述了冬笋在荒凉时节不再萌发新芽的状态,突出了其生长周期的特殊性,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谁翻湘渚雪,稍送洞庭春”,运用拟人手法,将冬笋的生长过程比作是“翻雪”与“送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冬笋从寒冷中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生机的过程,充满了诗意与生命力。
“雨露香仍淡,山林味却真”,通过对比雨露的香气与山林的味道,强调了冬笋在自然环境中独特的风味,不仅香气淡雅,更蕴含着大自然最真实、最纯粹的味道,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与赞美。
“勿教频采斸,待看拂云身”,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冬笋的保护与期待,希望人们不要频繁地采挖,而是让它们得以成长,最终能够达到“拂云”的高度,象征着冬笋的高洁与不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冬笋这一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保护,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