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树高要峡,场师种不多。
当知诸佛掌,未见此庵罗。
玉滑皮休损,金辛味亦和。
这首诗描绘了佛手柑的独特魅力与品质。诗人以“几树高要峡,场师种不多”开篇,巧妙地将佛手柑生长环境的稀有与珍贵展现出来,暗示了这种果实的不凡之处。接着,“当知诸佛掌,未见此庵罗”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佛手柑与佛教中的“诸佛掌”相联系,赋予了它神圣而独特的象征意义。
“玉滑皮休损,金辛味亦和”则直接赞美了佛手柑的外在与内在之美。玉滑形容其皮质细腻光滑,金辛则指其味道既有金子般的贵重,又有辛香之气,和谐而美妙。这不仅是对佛手柑口感的赞美,也是对其内在品质的高度评价。
最后,“儿女争比况,手爪好谁过”表达了对佛手柑独特价值的肯定。儿女们争相比较,却无人能超越其独特之处,强调了佛手柑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佛手柑的珍贵、独特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果实的深深喜爱与赞美之情。
泠泠山下涧,童童山上松。
粼粼涧中石,瑟瑟松上风。
波逝石不俱,飚奔松莫从。
物理相倚藉,动息难可同。
与君游宛雒,矫若双飞龙。
中道怅相失,末路欣此逢。
既逢不须臾,去复当严冬。
霜霰集衡轭,虎豹啼林丛。
子其慎桑榆,劳谦以令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