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
《山长陈刚父挽诗·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挽诗以深情的笔触,悼念了山长陈刚父。诗人林希逸通过对比与比喻,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刻怀念与敬仰。
首句“君本轻场屋”,开篇即点出陈刚父生前淡泊名利、不拘于世俗的个性,他视官场如浮云,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与内心的宁静。接着,“何心第太常”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陈刚父对官位的淡然态度,似乎连太常之位也无意追求,更显其超脱尘世的风骨。
“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陈刚父的外在与内在特质。他的吟咏姿态如同孤岛般瘦削,象征着独立不群的精神风貌;而他的性格则像萧瑟秋风中的刚毅之木,坚韧不屈,正直无畏。这两句不仅赞美了陈刚父的才华与品行,也暗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坚定与从容。
“已恨婵娟误,争知禅化忙”则表达了对陈刚父未能在艺术与禅学上更进一步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其在繁忙的禅修生活中仍能保持内心平静的赞叹。这里,“婵娟”既可指美好的事物,也可暗喻女性,此处或寓指艺术之美或某种理想境界,与“禅化”形成对比,突出了陈刚父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深陷于世俗的忙碌之中。
最后,“功名虽有命,诗在莫俱亡”两句,道出了对陈刚父命运的感慨与对诗歌艺术的永恒信念。尽管功名可能受到命运的限制,但诗歌作为精神的载体,却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存,成为后人缅怀与学习的宝贵财富。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思,也是对文学艺术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陈刚父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的深情描绘,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艺术追求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