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幼(cháng yòu)的意思:指年长和年幼的顺序,表示按年龄大小排列。
称尊(chēng zūn)的意思:对尊贵的人表示敬意或对他人的尊重。
欢敬(huān jìng)的意思:欢欣和尊敬。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莫不(mò bù)的意思:莫不是“没有不”的意思,表示没有一种情况例外。
同欢(tóng huān)的意思:同乐、共庆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行礼(xíng lǐ)的意思:行礼是指向他人表示尊敬和敬意的动作。在中国文化中,行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自称(zì chēng)的意思:指自己以某种身份或称号自居,自我标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社会中和谐共处、尊重长幼、遵守礼乐的淳朴乡风。通过“长幼同欢敬。称尊莫不尊。”两句,展现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长者的尊敬与重视,不论地位高低,都以尊称相待,体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和道德风尚。
接着,“且能行礼乐。”一句点明了社会生活中的另一重要方面——礼乐的实践。在古代中国,礼乐不仅是形式上的仪式,更是维系社会秩序、教化人心的重要手段。通过遵循礼乐规范,人们不仅能够维护社会和谐,还能提升个人修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最后,“乡里自称人。”则强调了在乡村社区中,人们相互之间以平等的身份相待,没有等级之分,彼此间的关系更加亲近自然。这种基于共同生活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唐代社会中和谐、有序、尊老爱幼、注重礼仪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虎牙滩
连山如门忽对峙,一滩前横石齿齿。
声振林木惊春雷,势杂风雨奔江水。
洪涛吸呿吞孤舟,虎牙森锯毋乃似。
巉岩穿凿铁练垂,篙师攒挽争上驶。
东风比虎更颠狂,布帆高张疾于矢。
我启篷窗窥峭壁,摩天苍翠尺有咫。
回头左顾仙人桥,十二峰背环江涘。
乘风破浪须臾间,张牙舞爪胡为尔。
苛政之猛殊未闻,危滩之险已如此。
嗟尔西行入蜀船,黄牛白狗从兹始。
答赠袁章京昶袁语及西藏旧计谬以刘向陈汤相比因伤丁文诚怃然有作
东里乐吴缟,南工论楚剑。
真知世所希,外赏谁能鉴。
余本支离士,人形偶然犯。
寝迹恣闲游,适来访朝坫。
彼美在彤闼,特达光圭剡。
瞻言弥六合,计画符深念。
昔参断臂谋,意绝英俄瞰。
人亡远图止,语合雄襟憾。
谬许愧刘陈,千时异郦范。
风寒燕市静,烛暖清觞汎。
将回已灰心,吁谟待君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