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元清韵九绝·其二》全文
- 翻译
- 我与音乐无缘,在这后厅里听不到丝竹声。
菜肴的香气分辨不出是从哪个东厢房传来的。
- 注释
- 丝竹:指乐器和歌舞,这里代指音乐。
无缘:没有缘分,此处指听不到。
后堂:家庭或建筑中的后室,通常指非公开或私密区域。
肉羞:肉食菜肴,古代富贵人家的宴席上常见的食物。
东房:方位词,古代房屋常以东向为尊,此处可能指主人或贵客所在的房间。
金徽:古时指琴瑟等弦乐器上的装饰物,也代指乐器。
清坐:静静地坐着,形容心境平静。
共挹:共同汲取,此处指一起享受。
熏炉:古代用于熏香的器具,也可指香料。
一穗香:一缕香烟,象征香气。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炎所作,名为《和何元清韵九绝(其二)》。诗中通过对静寂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与情感。
“丝竹无缘在后堂”,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隔绝尘世的宁静氛围。“丝竹”指的是琴瑟等弦乐器和笙、管等吹奏乐器,这里表示音乐之声已经远离,诗人与外界的联系已断。"无缘在后堂"则强调了这种隔绝感,后堂往往是住宅中较为幽深的地方,寓意着远离尘嚣。
“肉羞不辨出东房”,"肉羞"指的是厨房中的食物,"不辨"则意味着诗人对这些世俗的享受已经失去了兴趣和味觉。"出东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区域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
“金徽弹罢惟清坐”,"金徽"常指古琴,"弹罢"则表示演奏结束。"惟清坐"表明音乐停止后,诗人选择了静坐,这种行为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世俗。
“共挹熏炉一穗香”,"共挹"意味着共同享受,"熏炉"是用于熏香的器具。"一穗香"则描绘了一缕清幽的香气,这里既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熏香,也可以看作诗人内心世界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空间和感官体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宁静与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清净生活、简约美学以及内心修养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